[实用新型]研磨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7445.4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5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小池坚一;德重伸;柏田太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纺控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4D13/10 | 分类号: | B24D13/10;A46B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邓宗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研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刷。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对被研磨物的表面进行研磨的研磨刷是已知的(例如专利文献1以及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097115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031467号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研磨刷在圆板形的支架的外周面固定多个线状研磨材料而形成。线状研磨材料通过将无机长纤维束浸到树脂中并使其固化而形成。而且,通过使这样的研磨刷沿着支架的轴旋转,从而使线状研磨材料连续地与被研磨物接触来对被研磨物进行研磨。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研磨刷构成为,具有支承部和从支承部延伸的多个突起部,通过使支承部旋转,从而使突起部与被研磨物接触来对被研磨物的表面进行研磨。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研磨刷将纤维束固定在支架的外周,因此,存在研磨时导致纤维从支架脱落的问题。而且,若研磨时纤维从支架脱落,则恐怕会导致纤维进入被研磨物和研磨刷之间而损伤被研磨物。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研磨刷使从圆盘状的支承部的表面延伸的多个突起部与被研磨物接触来进行研磨。因此,若对相同形状的被研磨物连续地持续研磨,则在研磨面中央部和外缘部使得突起物的磨损速度产生差异,而且,依赖于被研磨物的形状而使得突起物的磨损速度产生差异,所以存在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产生研磨不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于是,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磨刷,可以防止研磨刷的研磨材料脱落,保持研磨浆料,并且可以均匀地使用所有的研磨材料。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研磨刷的特征在于具有:圆板状的基体材料、以及与该基体材料一体地形成并从该基体材料的外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研磨材料。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地形成基体材料和研磨材料,可以防止研磨材料脱落。而且,通过使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研磨刷以基体材料的中心为轴进行旋转而使研磨材料与被研磨物接触来使用上述研磨刷,从而可以均匀地使用在基体材料的外周形成的所有的研磨材料。
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为,所述多个研磨材料在所述基体材料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所述研磨材料具有朝向径向外侧为前端粗的形状。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研磨材料为前端粗的形状,可以使研磨材料容易挠曲。由此,可以提高研磨材料相对于被研磨物的追随性。
另外,在上述情况下,在将所述研磨材料的肖氏硬度A设为Y、将外周部分的弧长与所述研磨材料的根基部分的弧长之比设为X时,所述X、Y满足下述式1。
30≤Y÷X≤60(式1)
另外,在上述情况下,所述多个研磨材料中的邻接的研磨材料彼此相对于所述基体材料的中心以1~20度的角度间隔设置。
另外,在上述情况下,所述多个研磨材料具有所述研磨刷的半径的10~90%的长度,并且肖氏硬度A为50~90°。
另外,在上述情况下,所述基体材料以及所述研磨材料由无纺布或发泡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形成,并且所述研磨材料的开孔率为10~70%。
另外,在上述情况下,所述基体材料以及所述研磨材料不含有磨粒成分。
实用新型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相对于被研磨物而言追随性高,可以防止研磨刷的研磨材料脱落,保持研磨浆料,并且可以均匀地使用所有的研磨材料。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研磨刷。
图2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4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研磨刷
3 基体材料
5 研磨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研磨刷。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研磨刷的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如图1及图2所示,研磨刷1具有:圆板形状的基体材料3、以及从基体材料3的外周朝基体材料3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研磨材料5。另外,在基体材料3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将研磨刷1保持于研磨平台的开口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纺控股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纺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74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