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眼镜的组合式支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8322.2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9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喜明 |
主分类号: | G02C5/14 | 分类号: | G02C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镜 组合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眼镜领域,特别是一种眼镜的组合式支臂结构,其可便于组装及后续维修更换,且组装时的卡块及扣孔设计能够增加组装后的稳固性而不会脱落。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眼镜的结构包括镜框及支臂两部分,二者都是以一螺栓进行结合,因此,镜框的二端分别凸设一结合块,结合块前端设有一枢接座,并于每一支臂前端对应枢接座而设一凸耳,可通过螺栓穿过枢接座及凸耳而完成组装工作,使二个第一支臂可相对镜框向外张开或向内收合。
但是,近年来,由于眼镜功能性不同,有的朝着轻量化设计,而使镜框及支臂的体积及重量相对减低,自然在强度上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支臂损坏的问题就变的更加经常发生。此外,现行运动眼镜盛行,从而改变了原来的眼镜设计,多数的支臂已经由传统的金属材料改变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因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具有轻量、韧度大等特性。但是,这种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与金属材料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加工方式与使用寿命:金属材料具有比较好的塑性变形效果,可供使用者自行弯折变形改变成符合脸型的形状;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塑性完成后具有良好的弹性,因此有良好的夹持脸部效果,对于需要剧烈动作的运动员相当适合,但是,因为塑性后无法再改变形状,对于支臂长度或是弯弧角度都无法调整,必须进行更换,所以对于制造时的组装人员而言,就显得更加困难了,因此确有必要加以改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镜的组合式支臂结构,其不仅能够快速进行组装,也能便于后续维修时的更换,并且可兼顾穿戴时的稳固性,避免穿戴时出现松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镜的组合式支臂结构,其包括:一镜框,其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枢接部;一对第一支臂,每一第一支臂的一端对应第一枢接部设有一第二枢接部,以将二个第一支臂分别活动枢接于镜框的二端,且每一第一支臂的另一端延伸设有一段引导部,引导部的外部形状略小于第一支臂而形成有一段差,并于引导部的表面凸设有至少一卡块;以及一对第二支臂,每一第二支臂的一端对应引导部设有一套接部,且套接部同时对应卡块设有一扣孔以连通至表面,第二支臂的另一端另呈弯弧形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卡块呈对应延伸方向而呈现菱形或平行四边形。此外,卡块的一侧对应组装时的方向而形成一引导斜面而便于组装。再者,卡块与扣孔沿着装入时的反方向设有相互顶抵的挡止面,以免反向拉动时发生脱落,如此设置,可方便快速组装,也能便于后续维修时的更换,并且可兼顾穿戴时的稳固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引导部及套接部分别设有相对应的斜面,以作为组装时的防呆用途,防止第二支臂供消费者自行组装时会有装反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为了减轻整体重量,于第一支臂的内面设有向内凹入的凹槽,以减轻整体重量,还能作为增加整体强度的结构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镜框进一步设有一镜片,且镜片与镜框一体成型,因此避免镜片与镜框脱离。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眼镜的组合式支臂结构及其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眼镜的组合式支臂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眼镜的组合式支臂结构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图1所示眼镜的组合式支臂结构组装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眼镜的组合式支臂结构的立体分解图,以及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与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眼镜的组合式支臂结构1包括一镜框11、一对第一支臂12及一对第二支臂13。
其中,镜框11更具有一镜片1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镜片111与镜框11一体成型。这种设计特别适合作为一般常见的护目镜或是运动型太阳眼镜使用,且于镜框11的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枢接部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喜明,未经张喜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8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裸眼3D显示装置
- 下一篇:智能眼镜用电压调节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