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胸腔引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9196.2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6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胡煜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胸腔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新型胸腔引流器。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常见的临床手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正常情况下,人体胸腔内呈负压状态,但是由于手术、外伤等原因造成胸壁破坏或者长期的肺部病变如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导致肺边缘肺泡破裂时,空气可进入胸腔,从而使胸腔内的负压消失,肺脏会因受压变小而失去呼吸功能。因此,需要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技术以引流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
目前,现有的胸腔引流装置一般通过手术在胸腔切口后将引流管置入切口内或通过穿刺方式将引流管置入胸腔内的方法,将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引流至体外。现有的引流瓶或者引流袋容易倾倒,且在倾倒时,储存的液体容易倒流,且现在的引流瓶或者引流袋的负压观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不易回流的,方便测压的新型胸腔引流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胸腔引流器,包括储存组件、位于储存组件左侧的密封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一基座匹配的第二基座,所述储存组件、密封组件位于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所述第一基座上开有卡位孔,所述第二基座上开有卡位凸起,所述卡位凸起置于卡位孔内,所述卡位孔和卡位凸起为过盈配合;
所述储存组件和密封组件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储存组件包括收集接头、用于阻碍倒流的变径管、位于变径管下方的收集盒,所述单向阀置于收集接头左端,所述收集接头右上端设有引流管接口,所述收集接头下端设有至少3个收集出口,所述变径管上端套于收集出口内,所述变径管至少有3个,所述变径管上端为细管,所述变径管中间位置为球状,所述变径管下端为粗管,所述收集盒通过二通接头连接变径管下端,所述收集盒设有排液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对储存组件密封组件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防止其被外力压迫,影响内部的压力,影响引流的效果,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通过卡位孔和卡位凸起的配合连接在一起,单向阀的作用在于隔离生理盐水和积液,在储存组件内的气体被积液压迫,或者被气体填充时,气体能够从单向阀进入密封组件,通过生理盐水,进入吸引器,在积液流入变径管后,即使引流器发生偏移倾斜,积液在球状位置被缓存,在细管位置不易向上流出,且在收集盒中也不容易向变径管倒流。
进一步限定,所述收集盒左端延伸到密封组件下侧。
收集的积液首先填充延伸部分,进一步达到防倒流的效果。
进一步限定,所述变径管球状位置处是互相连通的。
增大积液的流通性,防止某处堵塞时,影响引流进程。
进一步限定,所述密封组件通过二通接头连接于储存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下端设有第一U形管,所述第一U形管上端通过二通接头连接于密封组件,所述第一U形管内有生理盐水。
第一U形管内置生理盐水,起到密封的效果。
进一步限定,还包括测压组件,所述测压组件和密封组件之间设有吸引器接头,所述吸引器接头朝向竖直向上,所述测压组件下端设有第二U形管,所述第二U形管上端通过二通接头连接于测压组件,所述第二U形管内有生理盐水,所述测压组件出口处连通大气,所述测压组件出口位置的管道上设有刻度线。
通过观察测压组件内生理盐水液面的变化,实现压力的观察。
进一步限定,所述基座上方设有挂扣。
方便挂靠。
进一步限定,所述收集接头有3个,所述变径管有3个,所述第一基座为矩形块,所述第二基座为矩形块。
矩形块结构稳固,不易偏移倾倒。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不易倾倒回流、方便观察压力变化。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胸腔引流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胸腔引流器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储存组件1,密封组件2,基座3,第一基座31,第二基座32,卡位孔4,卡位凸起5,单向阀6,收集接头101,变径管102,收集盒103,引流管接口7,二通接头8,排液口9,第一U形管10,生理盐水11,测压组件12,吸引器接头13,第二U形管14,刻度线15,挂扣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91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家两用多功能紫外线空气净化器
- 下一篇:一种防堵塞腹腔镜用吸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