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心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01691.2 | 申请日: | 201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2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耿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春源龙润微灌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过滤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农业微灌系统中对系统用水的过滤主要采用离心过滤器进行,该过滤器运用旋流分离技术,对比水密度大的杂质如砂粒、氧化铁皮有良好的分离作用,但对密度同水接近或比水轻小的杂质如水藻、杂草等漂浮物却不起作用,此类杂质随过滤器出水水流进入灌溉系统,而由于微灌末端喷嘴较小,杂质极易使系统阻塞。为防止系统阻塞故障的发生,一般会在离心过滤器的出口端增加接蝶片或网式过滤器,使整个系统变得复杂,占地面积增大,也增加了系统的资金投入。此外,现有的离心过滤器都配备有储砂罐对分离出的泥沙进行收集,并进行人工手动清沙,由于过滤器长时间不用以及排砂系统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容易造成集沙仓内沙粒结块,人工清沙十分困难,且清沙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水中密度较小的杂质进行分离,且清沙彻底、操作简单快捷的离心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离心过滤器,包括:
螺旋分离器,所述螺旋分离器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内设有过滤网组,所述过滤网组上方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另一端略高于出水管的出口端;
储砂罐,所述储砂罐顶部与螺旋分离器的漏斗口处相连,所述储砂罐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出沙口和手孔,所述储砂罐内部设有大小略小于储砂罐的纵向截面大小的刮板,所述刮板上方开设有丝杆孔,所述丝杆孔内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一端穿出储砂罐侧壁,并与电机相连,所述刮板中部开设有导杆孔,所述导杆孔内设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与储砂罐的两个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与螺旋分离器的筒体相切。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组的外侧设有与之配合的边框,所述边框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出水管内壁上设有与边框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组由多层过滤网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出沙口上设有电磁排沙阀,所述储砂罐底部设有重量传感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重量传感器及电磁排沙阀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出水管内设有过滤网组,不仅能够对水中密度较大的沙粒等进行过滤,还能过滤密度较小的杂草等杂质,过滤更彻底;通过设置刮板,能够对沉积在储砂罐中的沙粒进行轻松清除,且能够清除粘附在储砂罐内壁的沙粒,清沙过程简单,清沙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螺旋分离器,2.进水管,3.出水管,4.过滤网组,5.拉杆,6.储砂罐,7.出沙口,8.手孔,9.刮板,10.丝杆,11.电机,12.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过滤器,包括:
螺旋分离器1,所述螺旋分离器1上设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出水管3内设有过滤网组4,所述过滤网组4上方连接有拉杆5,所述拉杆5另一端略高于出水管3的出口端;
储砂罐6,所述储砂罐6顶部与螺旋分离器1的漏斗口处相连,所述储砂罐6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出沙口7和手孔8,所述储砂罐6内部设有大小略小于储砂罐6的纵向截面大小的刮板9,所述刮板9上方开设有丝杆孔,所述丝杆孔内设有丝杆10,所述丝杆10一端穿出储砂罐6侧壁,并与电机11相连,所述刮板9中部开设有导杆孔,所述导杆孔内设有导杆12,所述导杆12的两端分别与储砂罐6的两个侧壁连接。
所述进水管2与螺旋分离器1的筒体相切。
所述过滤网组4的外侧设有与之配合的边框,所述边框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出水管3内壁上设有与边框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所述过滤网组4由多层过滤网组成。
所述出沙口7上设有电磁排沙阀,所述储砂罐6底部设有重量传感器。
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11、重量传感器及电磁排沙阀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春源龙润微灌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春源龙润微灌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016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