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尾气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02693.3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9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少华;付忠东;高建伟;梁足培;迟高岳;徐丕法;徐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昌邑灶户盐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261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2,6-二氯-4-硝基苯胺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减小空气破坏的尾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2,6-二氯-4-硝基苯胺主要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对小麦白粉病、棉花烂铃、果树和蔬菜腐烂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因此,现阶段2,6-二氯-4-硝基苯胺的市场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在农业领域。
化工领域在制备该产品时,通常是在反应釜中加入固体苯胺等原料,然后向其中源源不断地通入氯气,同时对反应釜内的原料进行搅拌,在反应一段时间后,即可制的成品,即2,6-二氯-4-硝基苯胺,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反应釜内存在各种形态的原料,包括固体和液体都有,而且反应釜直径较大,氯气在通入反应釜内后不能全部反应,部分未反应的氯气会通过反应釜的上部直接进行排空,不仅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而且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无形之中更增加了生产的成本投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尾气吸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氯气未完全反应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多个通过管路首尾相连的降膜吸收器,位于首位的降膜吸收器通过排氯管连接反应釜,位于末位的降膜吸收器通过风机连接碱液喷淋塔;
所述降膜吸收器下方设置有与其一一对应并与其连通的接收罐,所述接收罐通过水泵连通所述降膜吸收器的上部,用于将所述接收罐内的水循环利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有的接收罐之间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水泵为四氟泵。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每个所述的接收罐上均设有排水阀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降膜吸收器内设有多个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水平挡板,所述挡板上开有若干的透气孔,上下相邻的两个挡板上的透气孔之间错位布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氯管与降膜吸收器的连接处上包覆有加热夹套,所述降膜吸收器的上部还设有热风进口,所述热风进口与所述降膜吸收器的出风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吸收装置通过依次相连的多个降膜吸收器将氯气逐步吸收,然后形成盐酸存储在下方的接收罐内,而水泵可以将接收罐内的水循环利用,直至盐酸浓度达到饱和,最终含氯较低的气体经最末位的降膜吸收器、风机送至碱液喷淋塔,在此处完成全部氯气的处理,这种结构不仅回收氯气形成盐酸加以利用,而且减小了氯气的排放和碱液的使用,保护了环境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减小了生产成本。
将所有的接收罐之间通过管路连通起来,可以保证所有接收罐内的盐酸浓度相同,以方便回收氯气和盐酸的再利用。
在接收罐上设置排水阀门可以在其内的盐酸达到一定浓度后将其统一排放出来。
设置在降膜吸收器内的挡板可以有效减缓循环水的下落速度,延长氯气与水的接触时间,同时错位布置的透气孔可以将下落的水滴逐次打散,形成更小的水滴,从而进一步提高氯气的回收效率。
设置在排氯管上的加热夹套和降膜吸收器上部的热风进口可以提高氯气和循环水的温度,从而提高氯气的溶解度,加快氯气的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该实施例中降膜吸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路;2-降膜吸收器;3-排氯管;4-风机;5-接收罐;6-水泵;7-排水阀门;8-挡板;9-透气孔;10-加热夹套;11-热风进口;12-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昌邑灶户盐化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昌邑灶户盐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026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4‑二硝基氯化苯尾气吸收装置
- 下一篇:炉头尾气用脱酸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