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爆挠性连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07190.5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0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勇;应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黎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9/025 | 分类号: | F16L19/025;F16L3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名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468 | 代理人: | 陆彩霞,郭杨 |
地址: | 2151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爆 挠性连 接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爆领域,具体涉及防爆挠性连接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爆挠性连接管,是根空芯管,电缆穿过其中,用于套在电缆上以保护电缆。
目前市场上的防爆软管为螺母贯穿外套连接,如图5所示,即老式结构:橡胶材质的防爆软管10、防爆软管两端部安装有金属材质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插在所述防爆软管10端部内的内套20、套在所述防爆软管10上并且包住其端部的外套30、连接螺母40、与连接螺母40相螺纹连接的接头。连接螺母40是转动套设在外套30上的。
由于电缆在不同的环境中其表面承受的压力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环境下,采用防爆软管10的管壁厚度不同,即防爆软管的外径是由壁厚决定的,防爆软管外径是个变量。而连接螺母40是转动套设在外套30上的,因而连接螺母40需要具备各种规格尺寸与粗细尺寸不同的外套30相配套,相应的,与连接螺母40相螺纹连接的接头也需要具备各种规格尺寸,尺寸规格多,制作成本较大,而且装配也不便,并且安装后效果不佳。
装配安装时,需要将连接螺母预先套在防爆软管10上,再依次将内套20与外套30安装于防爆软管10上,连接螺母40套在外套上,将外套30内端与中间夹紧收压固定。而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将连接螺母40遗漏,并且在将外套30大致中部夹紧收压时,如果位置偏靠近外端,从而就有可能导致外套30外端面受挤压而变形,影响防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爆挠性连接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爆挠性连接管,包括防爆软管、安装于所述防爆软管两端部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插在所述防爆软管端部内的内套、套在所述防爆软管上并且包住其端部的外套、连接螺母,所述内套外端边缘具有一圈凸出的内套挡边,所述连接螺母套在所述内套上,并且所述连接螺母内端边部与所述内套挡边相勾而无法脱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套上或者所述内套上设置有阻止所述内套挡边与所述外套相靠近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使得所述内套挡边与所述外套之间存在允许连接螺母转动的空间。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套包括外套本体、由外套本体外端边缘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包边部,所述包边部继续轴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套在所述内套上并且抵在所述内套挡边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套与防爆软管接触面的摩擦系数为≥3.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套挡边的内侧端面垂直于所述内套轴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套挡边的外侧端面为垂直于所述内套轴向的隔爆平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套挡边的外侧端面为沿着所述内套的轴向向外凸的隔爆弧形面。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螺母螺纹连接的接头,所述接头上具有与所述隔爆弧形面相配合的斜面。
以上,连接组件中每个部件都有两端,其中远离防爆软管的端为外端,反之,相对靠近防爆软管的端为内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连接螺母贯穿内套连接,而内套外径是小于外套外径,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新式结构后螺母及接头的尺寸小于老式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图(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图(实施例二);
图3为内套剖面图(实施例一);
图4为内套剖面图(实施例二);
图5为现有技术中防爆挠性连接管部份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防爆软管;20、内套;21、内套挡边;211、内侧端面;212a、隔爆平面;212b、隔爆弧形面;30、外套;31、外套本体;32、包边部;33、阻挡部;40、连接螺母;50、接头;51、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附图1、3所示,一种防爆挠性连接管,包括防爆软管10、安装于防爆软管10两端部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插在防爆软管10端部内的内套20、套在防爆软管10上并且包住其端部的外套30、连接螺母40、与连接螺母40相螺纹连接的接头50,外套30包括外套本体31、由外套本体31外端边缘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包边部32。接头50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内接头与外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黎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黎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071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