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直径圈类零件内孔壁钻盲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09947.4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6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双胜;李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银叶传动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7/00 | 分类号: | B23B47/00;B23B47/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4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径 零件 内孔壁钻盲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探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小直径圈类零件内孔壁钻盲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行业,有很多类似轴承外圆或回转支撑的圈类零件,需要在内孔壁上钻盲孔,或加工成螺孔。当此圈类零件内孔足够大时,可以套在台钻外围来加工,可当内孔直径小于台钻高度时,就无法加工了。
现有的加工方式,一般是从外圆上加工钻穿至内孔,然后再在外圆上焊接堵头,来实现最终在内孔壁呈现盲孔。此方法增加了加工成本,且有些客户是不允许在工件上存在焊接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小直径圈类零件内孔壁钻盲孔装置,该装置能在小直径圈类零件内孔壁有效钻孔。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小直径圈类零件内孔壁钻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端安装轴承座,另一端转动设置第一夹头,第一夹头下端固定第一同步带轮,轴承座上转动设置第二夹头,所述第二夹头的轴径上安装第二同步带轮,同步带张紧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上,所述第二夹头下端安装钻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包括竖直部分及一体连接于所述竖直部分上端的上安装座,第一夹头安装于所述上安装座上,轴承座安装于所述竖直部分的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头上夹紧安装主动轴,第一同步带轮安装于主动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在小直径圈类零件的内孔壁上钻削盲孔;采用该套装置可以拓展倒角、去毛刺等功能;采用该套装置使用便利,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制造成本;该套装置适用范围较广,寿命很长;该套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2中,包括支架1、竖直部分1-1、上安装座1-2、轴承座2、第二同步带轮3、第二夹头4、钻头5、同步带6、第一同步带轮7、第一夹头8、小直径圈类零件9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小直径圈类零件内孔壁钻盲孔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一端安装轴承座2,另一端转动设置第一夹头8,第一夹头8下端固定第一同步带轮7,轴承座2上转动设置第二夹头4,所述第二夹头4的轴径上安装第二同步带轮3,同步带6张紧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7、第二同步带轮3上,所述第二夹头4下端安装钻头5。
支架1包括竖直部分1-1及一体连接于所述竖直部分1-1上端的上安装座1-2,第一夹头8安装于所述上安装座1-2上,轴承座2安装于所述竖直部分1-1的下端。
第一夹头8上夹紧安装主动轴,第一同步带轮7安装于主动轴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装台式钻床来实现,利用原台钻的第一夹头8通过主轴安装第一同步带轮7,通过同步带6将旋转动力传递至第二同步带轮3,支架1通过抱紧螺栓固定在原台钻主轴套筒外圆上,支架1可随主轴套筒同时作上下运动;第二同步带轮2带动第二夹头4,第二夹头4中可以夹持需要的直径的钻头或倒角钻,整个支架1形成悬臂结构。由于悬臂机构的体积较小,可以伸入小直径圈类零件9的内孔中,同时通过同步带6的动力传递,使悬臂机构的下方夹头旋转,夹头中夹持有需要直径的钻头,这样就可以实现钻削功能,再利用原台钻的上下操作手柄,很方便的在小直径圈类零件的内孔壁上钻削盲孔。通过更换钻头为倒角钻头,还可以实现内孔壁小孔的孔口倒角去毛刺等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银叶传动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银叶传动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099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钻孔法线方位角调整式智能气钻
- 下一篇:一种乘用车智能消防系统以及灭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