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音频功放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11420.5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17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林;邹靳;张治国;刘成华;蒋涛;张绍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F3/21 | 分类号: | H03F3/21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9 | 代理人: | 刘华平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汽车 音频 功放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音频功放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电动汽车已经从实用型转转变为既考虑实用性,又考虑舒适性的产业。在电动汽车上安装音响系统变得越来越普遍;现有的音响系统元器件复杂,后期调试和维护不方便,使得电动汽车上安装音响系统变得不现实。而对于音响系统而言,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功放电路,功放电路的参数不稳定会直接导致音响系统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音频功放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音频功放电路,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正电源端、负电源端、接地端、输入端input、输出端output,所电阻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晶体管包括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第三晶体管Q3、第四晶体管Q4;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到正电源端,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到所述输入端input,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还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到负电源端;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到所述正电源端;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输出端output;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发射极,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正电源端;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输入端input,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输出端output;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到所述负电源端,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到所述负电源端;所述输入端input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所述接地端;所述输出端output通过串联在一起的第八电阻R8和第一电容C1连接所述接地端。
具体地,所述第一晶体管Q1为NPN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Q2为PNP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Q3为PNP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Q4为NPN晶体管。
作为优选,所述正电源端为正35伏电压源,所述负电源端为负35伏电压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阻R1阻值为5K欧姆、第二电阻R2阻值为5K欧姆、第三电阻R3阻值为47K欧姆、第四电阻R4阻值为3.3K欧姆、第五电阻R5阻值为3.7K欧姆、第六电阻R6阻值为2K欧姆、第七电阻R7阻值为1K欧姆、第八电阻R8阻值为4.5K欧姆;所述第一电容C1为100uF。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音频功放电路元器件较少,便于后期的维护和调试,且参数稳定,可以将毫伏级别的信号放大到伏级别,但是失真却很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音频功放电路,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正电源端、负电源端、接地端、输入端input、输出端output,所电阻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晶体管包括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第三晶体管Q3、第四晶体管Q4;
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到正电源端,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到所述输入端input,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还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到负电源端;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到所述正电源端;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输出端output;
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发射极,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正电源端;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输入端input,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输出端output;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到所述负电源端,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到所述负电源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114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