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测量电线温度能显示能报警的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14736.X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2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薛萍;姚娟;王宏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1/02 | 分类号: | G01K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电线 温度 显示 报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测量家用电线温度能显示并能报警的线夹。
背景技术
家庭电线由于使用时间长久,或者电线本身的质量不合格,新线选线太细截面小,新增大功率家用电器,在旧线上任意增加负荷,受潮受热等原因,很容易造成电源绝缘性被破坏而漏电,或者过热烧坏绝缘层而引起火灾。因此,对家用电线的时时检查显得尤为重要。而电线事故大部分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持续升温,是一个长时间的温度变化,不可能让人时刻守在电线旁观察,在现有技术中,对家用电线的温度测量很难持续进行,在线实时测量需要专人进行操作,不能普及到家庭,或者可进行测量的诸如红外设备,价格昂贵,因为这些原因大部分人不能及时检查家中电线的温度,直接或者间接引起火灾,导致财产损失严重 。
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测量线夹,使用户很方便的对家中工作中的线路进行短时测量,而且不用人守在电线旁边就能长时测温,并能报警提醒用户温度过高,及时发现隐患,避免损失。同时,也为此类装置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测量电线温度能显示并能报警的线夹,该线夹体积小,可操作性强,成本低,能随时准确的测量家用电线温度,并能进行报警。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夹,主要包括面板,卡线槽,支撑脚和夹线板。测温显示报警功能的实现依靠集成电路板。
集成电路板上主要包括电源、开关、控制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集成电路板封装在外壳内。
电源,采用两节CR1632纽扣电池串联,与开关、控制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分别相连,作用是为系统供电;温度采集模块,是温度传感器LM35A,与控制模块相连,作用是采集被测物体的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模块,是STC12C5204AD单片机,与显示模块(LED显示屏)相连,作用是通过程序控制显示模块的显示;与报警模块(蜂鸣器)相连,作用是通过程序控制报警模块报警。
线夹由面板,卡线槽,支撑脚和夹线板组成。线夹外壳上方平面(也可以是其他面)作为面板,面板上包含了显示屏开关、显示屏、电源开关和蜂鸣器出音口,线夹外壳下方是一个拱形曲面,作为卡线槽,卡在导线上,卡线槽截面为拱形(也可以是梯形),左右是对称的两个柱体,作为支撑脚,用来卡夹线板。
线夹夹线板是用有弹性的材料做成的,可取下可装上,有两个对称的空心卡槽,卡槽比支撑脚略大,有一个与夹线板成一定角度的一个弹簧片,弹簧片定位连接在两卡槽之间的实心部分上,夹线板是用有弹性的材料做成的,能往上夹紧在外壳上,夹线板能使线夹针对不同粗细的导线都能使用,同时,导线与弹簧片接触,被压紧在拱形槽上壁,保证温度传感器能准确测得导线温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体积小,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能随时准确的测量家用电线温度能显示并能报警,该线夹在家用电线温度测量应用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测温线夹的结构图;
图2是夹线板的结构图;
图3是测温线夹的侧视图;
图4是测温线夹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是测温线夹的结构图。集成电路板封装在线夹外壳内,线夹主要包括面板(1-1)、卡线槽(1-2)、支撑脚(1-3)和夹线板(1-4)。该测温线夹上方平面作为面板(1-1),内拱形面作为卡线槽(1-2),槽顶端放置温度传感器,左右是对称的两个柱体,作为支撑脚(1-3),用来卡夹线板(1-4),夹线板(1-4)套在线夹的支撑脚(1-3)上,可取下可装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147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合一发动机连杆锻打工艺方法
- 下一篇:用于非线性断裂分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