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漂移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15515.4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4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露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漂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漂移车。
背景技术
电动漂移车,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
现有的电动漂移车的把手多为拱桥式或底部加装式,无法很好的与电动漂移车相配合,不够美观,且容易绊到使用者的足部等,同时在电动漂移车内为设有电池盒,使用不便,且踩点处的结构过于复杂,十分容易出现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型美观,提拉折叠方便,不会绊到使用者足部,使用方便,不易出现故障的电动漂移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漂移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中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把手,所述把手呈倒钩状设置,所述把手的形状与卡槽相配合,所述把手上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位于把手的首端,所述把手的尾端设有握持部,所述卡槽与把手通过轴孔相卡持固定,所述车体后部设有电池盒,所述车体包括有踏板和底座,踏板的下方设有第一踏脚和第二踏脚,所述第一踏脚与第二踏脚呈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一踏脚上套有弹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弹簧相抵的限位内环。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为铝制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轴孔内贯穿有转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与电动漂移车的卡槽形状相配合的设置,将呈倒钩状的把手隐藏在电动漂移车的中间位置,既不影响美观,又可方便提到,防止绊住足部,内置的电池盒能够方便更换电池,踩点处简化设置的弹簧结构,能够降低故障率,方便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漂移车的正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漂移车的背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漂移车的把手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漂移车的踏板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漂移车的底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电动漂移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中部设有卡槽2,所述卡槽2内设有把手3,所述把手3呈倒钩状设置,所述把手3的形状与卡槽2相配合,即把手3完全贴合在卡槽2中,不会出现凸起;
所述把手3上设有轴孔4,所述轴孔4位于把手3的首端,所述把手3的尾端设有握持部5,握持部5用于打开把手3与卡槽2的卡持结构,拉出把手3,以及手部方便进行提握,所述卡槽2与把手3通过轴孔4相卡持固定,所述车体1后部设有电池盒6,所述车体1包括有踏板7和底座8,踏板7的下方设有第一踏脚9和第二踏脚10,所述第一踏脚9与第二踏脚10呈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一踏脚9上套有弹簧11,所述底座8上设有与弹簧11相抵的限位内环12,将第一踏脚9与第二踏脚10设置呈一体式设置,同时将弹簧11套在第一踏脚9上,明显的简化了现有的踩点结构,降低了故障率。
所述把手3为铝制把手,不易损坏,也可根据需要选取其他材料的把手。
所述轴孔4内贯穿有转轴(未图示),转轴与车体1相固定,用于限位把手3,以及使把手3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与电动漂移车的卡槽形状相配合的设置,将呈倒钩状的把手隐藏在电动漂移车的中间位置,既不影响美观,又可方便提到,防止绊住足部,内置的电池盒能够方便更换电池,踩点处简化设置的弹簧结构,能够降低故障率,方便组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露,未经李晓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155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穿墙套管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超高压和特高压用电阻式直流穿墙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