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量定向释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19366.9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9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燕红;张书盛;龙震泽;李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联合安盛矿山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3 | 分类号: | E21B43/2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南路6号***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量 定向 释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爆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量定向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致裂器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在受热时迅速气化膨胀并释放足够的爆破能量,造成岩体或煤体破裂的装置,可取代炮采过程中的雷管炸药,还可以在瓦斯抽采过程中使煤体预炸裂,有效增加煤层透气性,提高煤层瓦斯抽采效率,同时在此过程中无火花产生,增加了安全性,具有优越的使用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能量释放装置是二氧化碳致裂器的核心部件,传统的能量释放装置一般不具备导向功能,导致能量不能集中释放,造成了一定的能量损失,而且在能量释放过程中不能对释放能量的过程进行动态的观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安全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定向释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量定向释放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能量控制片、切割圈、连接线路、能量通道、能量控制片和能量阻隔器;所述连接线路连接至致裂器中的能量供给装置;所述能量通道上设置有能量释放导向孔,所述能量通道的右端设置有能量控制片,所述能量控制片底端设置有切割圈;所述能量通道的左端设置有能量阻隔器;所述能量通道中还安装有压力检测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本体通过连接外丝连接至致裂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本体右端连接至致裂器主管路,装置本体与致裂器主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能量释放导向孔数量在一个以上,能量释放导向孔均匀分布在能量通道外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本体左端还连接有连接内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能量定向释放装置能将能量进行导向,通过导向使能量能够充分的释放,减少了能量的损失。
2)本能量定向释放装置的控制片采用新的材料制作,能精确控制能量的等级。
3)本能量定向释放装置安装了压力释放检查器,能够检测能量释放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充分掌握能量转换时安全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能量定向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圈,2-连接外丝,3-连接线路,4-切割扣,5-切割圈,6-压力检测器,7-能量释放导向孔,8-连接内丝,9-能量阻隔器,10-能量通道,11-能量控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能量定向释放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能量控制片11、切割圈5、连接线路3、能量通道10、能量控制片11和能量阻隔器9;装置本体通过连接外丝2连接至致裂器,所述连接线路3连接至致裂器中的能量供给装置;所述装置本体右端连接至致裂器主管路,装置本体与致裂器主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密封圈1用于保证装置本体与致裂器主管路之间的密封性;所述能量通道10上设置有能量释放导向孔7,所述能量释放导向孔7数量在一个以上,能量释放导向孔7均匀分布在能量通道10外侧壁上;所述能量通道10的右端设置有能量控制片11,所述能量控制片11底端设置有切割圈5,当致裂器的能量达到能量控制片11所设定的极限时,能量将冲破能量控制片11进入能量通道10经过能量释放导向孔7导向所设定方向释放能量,切割圈5能够在能量释放过程中准确切割能量控制片11;所述能量通道10的左端设置有能量阻隔器9,所述能量阻隔器9用于将能量进行阻隔,以便使能量全部从能量释放导向孔7中释放以达到准确定向致裂的效果;所述能量通道10中还安装有压力检测器6,压力检测器6用于检测致裂过程中能量的损失量和利用率,以及能量在释放过程中压力的变化情况;所述装置本体左端还连接有连接内丝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联合安盛矿山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联合安盛矿山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193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