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铆接铝管加热器与接地线的接地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20193.2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0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菲;袁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佐帕斯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06 | 分类号: | H01R4/06;H01R11/11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铆接 加热器 接地线 接地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技术,特别涉及用于铆接铝管加热器与接地线的接地端子。
背景技术
在铝管加热器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铝管和接地线连接在一起,必须保证两者之间电气连接的稳定性和连接的一定强度。
现有技术都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接地线连接在铝管上。这样的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焊接本身存在虚焊问题,可能导致电气连接不稳定;由于焊接工艺的局限性,焊接操作不方便;焊接时焊锡的使用量完全靠人工控制,会导致接地电阻不稳定;焊接的速度较慢,生产效率低;焊接过程容易破坏铝管表面,产品报废率高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铆接铝管加热器与接地线的接地端子。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铆接铝管加热器与接地线的接地端子,包括金属材质的本体;该接地端子的本体分为三个部分:用于包裹接地线的接地端头、用于包裹连接铝管的铝管端头,和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段;其中,铝管端头呈弧形弯折的长条状,在其内表面设有沿长度方向的若干条相互平行的凸出部;铝管端头的两端分别设有锯齿,当弧形弯折被铆接工具进一步加工成环状时,两端的锯齿相互嵌合;所述连接段连接至铝管端头某一侧长边的中部。
作为改进,所述接地端头具有两条侧边,且朝着同一方向弯折,该弯折形成的缺口与铝管端头弧形弯折形成的缺口相互平行但开口方向相反。
作为改进,在接地端头的两条侧边上具有凸出于侧边的延长段,且该延长段位于距铝管端头最远端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端子铆接的形式,在保证铝管和接地线连接的同时,又可以解决传统焊接方式的不足。
2、该接地端子铆接连接稳固;通过铆接工具铆接后连接强度高;通过固定形状的端子连接方式可以保证接地电阻维持在一定范围;在工业化生产中,通过使用铆接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使用铆接的方式也能大幅降低铝管的报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接地端子的示意图;
图2为接地端子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铝管1、接地端子2、接地线3、锯齿4、凸出部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接地端子2,包括金属材质的本体(如铜、铝等常见的高导电率金属)。该接地端子2的本体分为三个部分:用于包裹接地线3的接地端头、用于包裹连接铝管1的铝管端头,和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段;其中,铝管端头呈弧形弯折的长条状,在其内表面设有沿长度方向的若干条相互平行的凸出部5;铝管端头的两端分别设有锯齿4,当弧形弯折被铆接工具进一步加工成环状时,两端的锯齿4相互嵌合;连接段连接至铝管端头某一侧长边的中部。接地端头具有两条侧边,且朝着同一方向弯折,该弯折形成的缺口与铝管端头弧形弯折形成的缺口相互平行但开口方向相反。在接地端头的两条侧边上具有凸出于侧边的延长段,且该延长段位于距铝管端头最远端的位置。
具体使用实例:
将接地端子2置于合用的铆接工具中,在接地端头和铝管端头的缺口内分别放入接地线3和铝管1。使用铆接工具压合接地端头和铝管端头的缺口,使接地端头的两条侧边及延长段包裹并压紧接地线,铝管端头整体包裹在铝管1外侧且锯齿4相互嵌合。
由于铝管端头的内表面设有凸出部5,且其方向垂直于铝管的长度方向,当通过卷绕方式铆接在铝管1上之后,凸出部5可部分地压入铝管1表面,并很难从铝管1脱落。此外,铆接后相互嵌合的锯齿也保证了铆接部位的牢固性,大大提高了连接强度和接地电阻的稳定性。
对于接地端头而言,弯折的两条侧边可以很好地对接地线3起到包裹作用。同时,设在端部的侧边延长段可以进一步提供环绕作用,以防止侧边包裹松懈,能提高连接效果。在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保证接地电阻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佐帕斯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佐帕斯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01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