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舞毒蛾卵块采集的电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21365.8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1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财;杨璟;林连男;张国珍;李大波;吴德东;曾健勇;毕冰;孟令义;刘玉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毒蛾 卵块 采集 电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舞毒蛾卵块采集的电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可伸缩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舞毒蛾,鳞翅目毒蛾科,幼虫主要为害叶片,且食量大、食性杂,寄主广泛,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区均有分布,是林业上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在防治的诸多方法中,人工采集后集中销毁是一种传统的舞毒蛾防治方法,现在为了使用非人工饲养种的舞毒蛾进行试验,往往也需要人工采集卵块。舞毒蛾的卵期可长达9个月,在时间上有利于人工采集工作的开展,但其产卵时通常数百粒至上千粒产在一起结成卵块,大量集中在石崖下、屋檐下及墙角等高处,增加了人工采集的难度。同时,随着年份的增加,卵块颜色逐渐由鹅黄色加深至暗黄色,因此在人工采集的过程中,很容易分辨出卵块的新鲜程度。在长期的人工采集工作中,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长棍,在采集时容易晃动,稳定性较差,且易导致卵块破损。目前已有一种利用吸尘器原理改造而成的舞毒蛾卵清除装置,该装置用于人工清除舞毒蛾卵,以达到防止舞毒蛾卵传播与扩散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与该清除装置相比,除可以实现电动采集舞毒蛾卵块之外,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同时在采集舞毒蛾卵块时可以有选择性地采集当年新鲜卵块,也可以用此装置实现完全清除舞毒蛾卵块、防止舞毒蛾传播等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屋檐下及墙角等高处发现的舞毒蛾卵块进行有效采集与收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舞毒蛾卵块采集的电动装置,包括绞盘、电机、伸拉管、支撑杆、连接杆、双面尼龙铲和收集袋。
其中,所述电机与绞盘通过支架固定在伸拉管上,电机带动绞盘。
其中,所述绞盘上缠有控制线,控制线从伸拉管内部绕出与连接杆相连,可以使得外观简洁大方,避免控制线杂乱缠绕。
其中,所述控制线为尼龙材质,弹性大且耐磨性好。
其中,所述伸拉管由5节顺次相连的分管组成,每节分管长为1米,可以手动调整长度用以采集不同高度的舞毒蛾卵块。
其中,所述分管的材质为碳纤维,重量轻,易携带;相邻的分管中,嵌套在内部的分管端部设置有螺纹结构,以免滑动。
其中,所述双面尼龙铲通过连接杆与伸拉管相连,铲上正反两面各有一凹槽;双面尼龙铲的韧性较大,因此与墙面贴合度较高,铲卵时的阻力较小。
其中,所述双面尼龙铲底部连接有收集袋,双面尼龙铲正反两面的凹槽使得铲下的卵块顺利滑落到收集袋中。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动舞毒蛾卵块采集装置,能够电动控制对舞毒蛾卵块的采集和完整收纳,解决普通长棍使用时过长晃动、过粗沉重等问题;该采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时可稳定地进行单手操作,同时易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舞毒蛾卵块采集电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舞毒蛾卵块采集电动装置顶端局部细节示意图,图3是双面尼龙铲局部示意图。
其中,①:锂电池;②:控制按钮;③:绞盘;④:电机;⑤:支架;⑥:伸拉管;⑦:连接杆;⑧:控制线;⑨:转轴;⑩:双面尼龙铲;弹簧a;支撑杆;弹簧b;收集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舞毒蛾卵块电动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绞盘③、电机④、伸拉管⑥、支撑杆连接杆⑦、双面尼龙铲⑩和收集袋支撑杆起固定作用,收集袋直接连在双面尼龙铲⑩的底部,双面尼龙⑩采集附着于高处或墙角的舞毒蛾卵块后,卵块沿其凹槽内壁滑落入收集袋 14中完全收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13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