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振动式力反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23116.2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2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柳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艾文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A63F13/285 |
代理公司: | 宁波象山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70 | 代理人: | 李琰 |
地址: | 3157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反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设备VR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振动式力反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虚拟现实设备VR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VR设备配备了力反馈装置;目前VR设备中应用的力反馈装置普遍为操控型力反馈,即通过外接力反馈设备控制VR游戏内容,包括各种模拟方向盘、飞行摇杆等设备,尚无为提高VR体验的真实性而专门研制的对人体全身进行振感刺激的力反馈装置;现有VR体验的沉浸性不足,VR的实用性不佳,且其产品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在国内VR市场中应用较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虚拟效果佳的振动式力反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振动式力反馈装置,包括数据模块和无线模块,所述数据模块包括第一电脑、第一主控单元和力反馈单元,第一电脑的输出端与第一主控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主控单元的输出端与力反馈单元相连接;所述力反馈单元由力反馈上壳、力反馈下盖和振动马达组成,力反馈下盖盖合在力反馈上壳上;所述力反馈上壳为空心结构,力反馈上壳开设有圆形凹槽,振动马达固定安装在力反馈上壳设置的圆形凹槽中间;所述力反馈上壳设置有缺口,振动马达的连接线卡接在缺口里;所述力反馈上壳还设置有固定杆,固定带穿过固定杆;所述无线模块包括第二电脑、第二主控单元、第一无线网络,第二电脑的输出端与第二主控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主控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无线网络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无线模块还包括无线通信协议和第二无线网络,无线通信协议的输入端与第一无线网络的输出端相连接,无线通信协议的输出端与第二无线网络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无线网络的输出端与第一主控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力反馈单元固定于使用者全身各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力反馈上壳和力反馈下盖采用铝合金机加工,力反馈上壳和力反馈下盖尺寸相对应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力反馈单元分为软件控制及硬件控制,软件控制通过自行编写的程序完成的,硬件控制通过PCB电路板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振动马达采用现有圆形振动马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振动式力反馈装置,通过设置的数据模块和无线模块,当第一电脑有数据时,信号传到第一主控单元,第一主控单元控制力反馈单元振动的频率和时间,当第一电脑没有数据,第二电脑有数据时,第二主控单元控制力反馈单元振动的频率和时间,实现了人体的振动刺激,以增强VR体验的真实性,并且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力反馈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力反馈上壳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力反馈上壳侧视图。
图中:1-数据模块;2-无线模块;3-第一电脑;4-第一主控单元;5-力反馈单元;6-力反馈上壳;61-圆形凹槽;62-缺口;63-固定杆;7-力反馈下盖;8-振动马达;9-第二电脑;10-第二主控单元;11-第一无线网络;12-无线通信协议;13-第二无线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艾文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艾文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31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