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泵管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23239.6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0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平;周雷;汪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4 | 分类号: | F16L3/1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14 | 代理人: | 张兢 |
地址: | 213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泵管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面浇筑混凝土施工用的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楼面浇筑混凝土时用于安装混凝土泵管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大型建筑越来越多,使得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较高楼层的楼面混凝土浇筑采用常见的汽车泵难以实现,因而在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楼面上设置固定泵管,通过与固定泵接续,进行混凝土的输送。较高层楼面浇筑混凝土时,传统接固定泵的方式有两种:其一,在设于楼面的固定泵管下垫木方后直接搁在钢筋层上部,局部垫汽车轮胎;其二,搭设钢管支架,泵管支撑在钢管支架上。根据施工现场实践经验,上述两种楼面安装固定泵的方式,在砼浇筑过程中对楼层钢筋以及楼面模板的破坏相当严重,因为在砼浇筑过程中泵管除产生较大的震动外,泵管还会产生与砼输送方向相反的运动,使得前述两种安装泵管的方式中的木方、汽车轮胎或搭设的钢管支架除上下向的震动外,还在固定泵管的回摆作用下产生横向的较大冲击力,从而对已绑扎好的楼面钢筋以及铺设好的楼面模板产生较大的破坏。因而,研制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支撑楼面混凝土浇筑用的泵管的工具,以有效保护楼面钢筋及模板,显得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因混凝土泵管震动和回摆对楼面钢筋及模板产生破坏问题的混凝土泵管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泵管支撑架,其结构特点是,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支撑脚板、下部水平支撑杆、上部连接杆、连接圆杆、圆套管、钢丝绳、挂钩和绳卡;
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由位于左右两侧的斜撑杆和位于2根斜撑杆上部的顶杆一体组成;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结构与第一支撑杆相同,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分前后设置;
撑脚板设有4块, 4块撑脚板在第一支撑杆的2根斜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2根斜撑杆的下端部分别各焊接1块;
下部水平支撑杆设有4根,4根下部水平支撑杆在同一水平面上呈四边形设置;其中位于前侧的下部水平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的2根斜撑杆的下部焊接;位于后侧的下部水平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杆的2根斜撑杆的下部焊接;位于左侧的下部水平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位于左侧的斜撑杆焊接;位于右侧的下部水平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位于右侧的斜撑杆焊接;
上部连接杆分左右设有2根,2根上部连接杆的前后两端相应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杆左右两侧焊接;
连接圆杆的前后两端相应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杆中部焊接;
圆套管为金属材质的圆形管;圆套管套接在连接圆杆上,并可依托连接圆杆转动;
钢丝绳设有1根,钢丝绳的一端绕在圆套管上并通过绳卡使得钢丝绳的一端与圆套管固定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绕在挂钩上通过绳卡使得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挂钩的下部固定连接;挂钩的上部挂接在圆套管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第一支撑杆由φ25 mm钢筋折弯而成。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撑脚板为长和宽均为100mm、厚度为10mm的钢板。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下部水平支撑杆和上部连接杆均为钢筋。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圆套管为直径φ60mm、长250mm的钢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泵管支撑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2)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泵管支撑架,通过设置4个撑脚板增大与楼面模板间的接触面积,有效减小使用过程中支撑泵管时对楼面模板的压强,减小对楼面模板的破坏;在使用时,输送浇筑砼的泵管产生的回摆冲击力,通过本支撑架的钢丝绳的摆动、与钢丝绳上端相连的圆套管依托连接圆杆的转动消弥,使得在砼浇筑过程中,本支撑架施加给楼面模板的只有竖向压力,而无横向的冲击力;从而实现对楼面绑扎完后的楼面钢筋以及铺设好的楼面模板的有效保护,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楼面模板和钢筋的冲击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砼在泵管中输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在泵管回摆作用力下的状态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第一支撑杆1,斜撑杆1-1,顶杆1-2;
第二支撑杆2,支撑脚板3,下部水平支撑杆4,上部连接杆5,连接圆杆6,圆套管7,钢丝绳8,挂钩9,绳卡10;
泵管10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32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