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制闭合式捕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26373.1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2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曾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建勋 |
主分类号: | A01M23/16 | 分类号: | A01M23/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黄洁菡 |
地址: | 521000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南春***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制 闭合 捕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捕鼠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制闭合式捕鼠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老鼠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困扰,如何简便有效地捕抓老鼠成为人们一直思考解决的难题。目前,抓捕老鼠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采用药物毒杀老鼠,老鼠夹捕鼠,传统的捕鼠器捕鼠,以及拉电网电杀老鼠等。采用药物毒杀老鼠,易产生副作用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用老鼠夹捕抓老鼠,却经常遇到虽能夹到老鼠最终还是让老鼠逃脱的现象,若放在居住地经常误夹到小动物或是家中的小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老鼠狡猾且警惕性强,对各类传统的捕鼠器具都有很强的抗诱惑力,抓捕难度大。拉电网电杀老鼠需要较强的电源,容易对人造成误伤,不够安全。市面上出现一些高科技的捕鼠器,内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维护、清理较为麻烦。大部分捕鼠器只有一个入口,还有金属质盒体难于诱引老鼠入笼等问题,给人们的捕鼠工作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压制闭合式捕鼠器,可安全简便地抓捕老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压制闭合式捕鼠器,包括内盒、外盒和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底板、卡接杆、弹簧、二节拉轨、长螺钉、压触开关、小突片、电源和推拉式电磁铁;
所述内盒上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外盒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开关触动口;
所述控制底板的一面设置有压触开关,另一面设置有二节拉轨和卡接杆;其中,二节拉轨的一节固定于控制底板上,另一节通过弹簧与控制底板连接;所述卡接杆与推拉式电磁铁连接;所述长螺钉固定在二节拉轨末端,弹簧回缩时带动二节拉轨末端的长螺钉压制内盒移动进入外盒内部;所述小突片设置于控制底板与二节拉轨位置相对的一端,用于限位外盒;
所述内盒套设于外盒内部形成盒套,且所述盒套放置于控制底板上方无固定连接结构,盒套底开关触动口对准底板的压触开关位置;所述二节拉轨拉开时与卡接杆连接;
所述卡接杆由两条活动杆构成,一活动杆用于卡住二节拉轨,另一活动杆与推拉式电磁铁连接;所述压触开关、电源、推拉式电磁铁顺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底板、内外盒套两主件之间无固定连接结构且可分合,即捕杀老鼠后为不留下气味可更换新的盒套放在控制底板上重新设置。捕鼠时内外盒套放置在控制底板正上方,控制底板最前端设置的小突片限位外盒。
进一步地,所述内盒和外盒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体结构或截面为矩形的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分别设置于内盒的不同侧面上;所述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开关触动口设置于外盒的不同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二节拉轨由弹簧带动,弹簧的个数为1至2个。
进一步地,所述内盒的一底面和外盒的一底面均为镂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采用非金属质材料作盒体,每次捕鼠完毕可更新内外盒,减少气味对下一次捕杀的影响,还有入口、通气孔分散,能降低老鼠的警惕性和便于诱引老鼠进入捕鼠器中,通过压制内盒前移实现入口闭合,结构简单、安全、环保、方便使用,易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制闭合式捕鼠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制闭合式捕鼠器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制闭合式捕鼠器的外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制闭合式捕鼠器的内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制闭合式捕鼠器的外盒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制闭合式捕鼠器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压制闭合式捕鼠器的内盒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件如下:第一入口1、第二入口2、第一通气孔3、第二通气孔4、开关触动口5、卡接杆6、弹簧7、二节拉轨8、长螺钉9、压触开关10、小突片11、内盒12、外盒13、控制底板14、电源15、推拉式电磁铁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具体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建勋,未经曾建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63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