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动取管功能的管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28055.9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0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梁厚德;叶忠会;熊其军;马荣驰;姜涛;冯权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多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1 | 分类号: | F16L3/01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宋辉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动 功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取管功能的管架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通常,流体经鼓风机、压缩机、泵和锅炉等增压后,从管道的高压处流向低压处,也可利用流体自身的压力或重力输送。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
管子是管道必不可少的部件,在管子的生产工艺中,管子由于其长度长,取下运输不方便;目前,取管一般都是靠人工取管,取管之后需要自行将管子放置于指定位置,延长了管子的生产时间还增加了管子生产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取管功能的管架装置,解决管道传输和取放不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取管功能的管架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活动支架和固定支架,所述活动支架通过转轴Ⅰ与架体连接,活动支架的顶部为滚轮,架体的底部设有控制转轴Ⅰ的电机Ⅰ和控制滚轮的电机Ⅱ,固定支架的顶部为斜杆,所述斜杆所在位置的高度不超过滚轮的最低点的高度,活动支架和固定支架的数量均设置为至少两个并且所有斜杆的倾斜方向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架体是整个装置的支撑体,活动支架用于传输管子,电机Ⅱ控制滚轮转动,滚轮转动就会对放置于滚轮上的管子进行传送,当管子传到指定位置时,电机Ⅰ控制转轴Ⅰ使得活动支架向下倒,此时,管子就会掉落在固定支架上,由于固定支架的上端是斜杆,那么管子就会顺着斜杆低的方向滚下。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工作原理实现了自动取管。
活动支架还包括竖杆Ⅰ、竖杆Ⅱ、转轴Ⅱ,竖杆Ⅰ和竖杆Ⅱ相互平行且位于转轴Ⅰ的同侧,竖杆Ⅰ和竖杆Ⅱ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转轴Ⅰ的两端,竖杆Ⅰ的另一端通过转轴Ⅱ和竖杆Ⅱ的另一端相连接,滚轮套装固定在转轴Ⅱ上。本实用新型中竖杆Ⅰ、竖杆Ⅱ用于支撑活动支架还用于固定滚轮。
所述滚轮两端所在的位置高度高于中间的位置高度。滚轮中间位置的高度低于两端位置的高度是为了避免滚轮传输管子的过程中管子发生掉落并保证管子进行水平传输,管子放置在中间低的位置。
所述滚轮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凸起是为了增加滚轮与管子之间的摩擦力。
所述架体底部的四角均装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便于调节架体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动取管功能的管架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取管,本实用新型在传输过程中就能够取下管子,不需要耗费人力。
2、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动取管功能的管架装置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仅仅利用了活动支架及固定支架就实现了管子的传输及自动取管;
3、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动取管功能的管架装置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成本低还节约了管子的生产时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架体,2-活动支架,3-固定支架,4-转轴Ⅰ,5-滚轮,6-电机Ⅰ,7-电机Ⅱ,8-斜杆,9-竖杆Ⅰ,10-竖杆Ⅱ,11-转轴Ⅱ,12-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多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多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80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