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贴合机用静电消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28341.5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4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束从凯;张兰兰;丁成东;周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云松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F3/06 | 分类号: | H05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215326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贴合 静电 消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贴合工艺领域,具体为一种贴合机用静电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收放卷工艺是贯穿薄膜贴合生产的重要过程,在快速收放卷的过程中,物料与辊之间会产生大量的摩擦、剥离、挤压,使物料表面积聚不同电性的静电荷,且随速度增加和时长增加静电值不断累积,造成很严重的静电问题:
1、收放卷区域静电值最高可达十几万伏,工人操作时时常遭受电击困扰,严重时可致短时麻痹,影响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2、高静电会引起电弧或火花放电,在生产环境存在可燃性物质时会引起火灾,如涂布机涂布头附近是此类现象频发区域;
3、高静电会吸引空气中的灰尘与细毛,造成产品清洁度下降。
4、当收卷静电过高,大量静电耦合在产品内部,客户使用时会出现粘附,不宜分离,电击等等问题,影响客户对该产品的信任度。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静电消除装置大多为离子风式或空气电离式,其中空气电离式由于结构简单在小型贴合机上应用较多,但存在维护不方便的问题,特别是对离子针的更换和清洁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一种贴合机用静电消除装置,采用可拆卸式离子针设计,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特别适用于在中小型贴合机上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贴合机用静电消除装置,包括高压电源供应器、壳状正极、杆状负极组件和位于壳状正极与杆状负极组件之间的绝缘体;所述杆状负极组件位于壳状正极内部;所述杆状负极组件上均匀设有可拆卸离子针,所述壳状正极上设有离子通槽;所述离子针在离子通槽横截面上的投影位于离子通槽的中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壳状正极的端头部对称设有电极接头,该电极接头与壳状正极的轴心线夹角为30︒~35︒。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杆状负极组件两端还设有支撑绝缘套,该支撑绝缘套的长度为5mm~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可拆卸离子针的后端设有外螺纹,该可拆卸离子针前端为圆锥面体,所述圆锥面体的锥度为1:20~1:25。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贴合机用静电消除装置,采用可拆卸式离子针设计,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特别适用于在中小型贴合机上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贴合机用静电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贴合机用静电消除装置的杆状负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杆状负极组件;2、支撑绝缘套;3、绝缘体;4、电极接头;5、离子通槽;6、可拆卸离子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贴合机用静电消除装置,包括高压电源供应器、壳状正极、杆状负极组件1和位于壳状正极与杆状负极组件之间的绝缘体3;杆状负极组件1位于壳状正极内部;杆状负极组件1上均匀设有可拆卸离子针6,可拆卸离子针6在离子通槽5横截面上的投影位于离子通槽5的中心。
进一步的,可拆卸离子针6的后端设有外螺纹,前端为圆锥面体,该圆锥面体的锥度为1:20~1:25,优选为1:25。
进一步的,杆状负极组件两端还设有支撑绝缘套,该支撑绝缘套的长度为5mm~8mm,陶瓷材料,作为整个静电消除装置支撑部件与贴合机的机架连接。
进一步的,绝缘体3为镂空的陶瓷体,具有通风散热功能。
进一步的,壳状正极的端头部对称设有电极接头4,该电极接头4与壳状正极的轴心线的夹角为30︒~35︒,优选为35︒。
使用时高压电源供应器分别连接到壳状正极的电极接头4上和杆状负极组件上,并可以提供5.6KV~8.0KV的工作电压。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云松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云松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83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