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误判的温度报警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31624.5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0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申轶华;刘丰;王彦飞;高华宙;尹园园;陈东阳;崔丽梅;张晨;韩世良;令狐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02 | 分类号: | G01K1/02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9 | 代理人: | 冷锦超,吴立 |
地址: | 046103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误判 温度 报警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误判的温度报警电路,属于电力机车温度监控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设备的稳定运行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全厂大型设备作为联锁输入条件的测温元件不在少数,包括原料气压缩机A/B、循环气压缩机A/B、还原气压缩机、一氧化碳压缩机A/B、循环氢压缩机A/B、新氢压缩机A/B等等。通常在生产过程中,大型设备的关键温度检测点的程序联锁大多采用的是单点模式,例如推力瓦温度有10 个监测点,控制程序判断其中有一个温度测点达到跳机值,即发出联锁停机指令;大型设备联锁跳车条件中一般采用测温元件热电阻PT100,控制程序仅能对温度检测点的反馈信号进行判断,若测温元件发生损坏,会导致正负信号线瞬间开路、系统会误认为温度突然升高已超过联锁值,从而启动联锁跳车,即现有技术中的控制过程无法对一些温度故障信号进行筛选,这样易造成大型机组由于接收到温度测点的误信号而进行误动作而导致联锁停机,这种误判和误动作会造成大型设备非故障联锁跳车事故,从而会影响生产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损失。以原料气压缩机为例,原料气压缩机因为测温元件本身故障停车1小时,油品产量损失20吨,按一吨5000元来算,那么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左右。为了避免由于测温元件本身故障造成的联锁跳车事故,急需提出一种可以对损坏的测温元件进行自动隔离,以免造成系统联锁误判的电路,以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大型设备联锁跳车的控制系统中,容易由于传感器损坏造成的系统误判问题,通过多次试验和技术攻关研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出一种防误判的温度报警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误判的温度报警电路,包括测温元件、防误判电路和超温报警电路,所述防误判电路包括寄存器、减法器、第一比较器和RS触发器,测温元件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减法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测温元件的信号输出端还与所述寄存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寄存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减法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测温元件的实时温度,并输出所述测温元件的上一周期温度;所述减法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RS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RS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所述超温报警电路包括第二比较器、延时器和或门,所述测温元件的信号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与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延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或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RS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或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或门的信号输出端与联锁跳车控制中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用于输入故障条件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用于输入温度报警条件信号。
所述防误判电路还包括测温元件故障报警电路,所述RS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测温元件故障报警电路连接,用于触发所述测温元件故障报警电路进行报警。
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用于在测温元件故障被清除后,向所述RS触发器输入故障清除复位信号。
所述或门还包括第三信号输入端,所述或门的第三信号输入端与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当进行温度维护时,通过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给所述或门的第三信号输入端输入逻辑“1”的总旁路信号,以使所述或门输出逻辑“1”而隔离测温元件。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的温度值可以为30度,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的温度为95度,所述延时器设置的延迟时间为1s。
所述超温报警电路还包括数模转换模块,所述测温元件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后,输出到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16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