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生物质气化气燃烧加热SCR入口烟气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32169.0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0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民;黄启龙;陈连军;孙俊威;陈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电力设备质量性能检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F23J15/08 | 分类号: | F23J1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生物 气化 燃烧 加热 scr 入口 烟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生物质气化气燃烧加热SCR入口烟气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要求火电厂污染物排放全负荷段均达到超低排放要求,不得随意退出脱硝系统运行,故火力发电厂全负荷脱硝技术研究已被提上日程。但现有应用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SCR技术),因催化剂活性等原因,其工作温度一般在310℃~420℃,而在低负荷下(一般50%额定负荷以下),烟气温度无法满足,不得不退出脱硝系统运行,致使NOx排放超标。随着近年来火电负荷率不断下降,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已成为新常态,甚至要求火电机组灵活启停。环保要求与火电低负荷的现状,全负荷脱硝技术的研制十分必要。
为了提高烟气脱硝系统入口烟温,提高烟气脱硝系统的投入率,目前行业内已经应用的有省煤器烟气旁路、分级省煤器、#0高加等技术,但无法满足并网后即投脱硝系统的要求,甚至无法满足现有机组深度调峰的需要。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生物质气化气燃烧加热SCR入口烟气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利用生物质气化气燃烧加热SCR入口烟气的系统,该系统设置于锅炉省煤器和SCR反应器的连接烟道上,包括燃烧器以及与燃烧器进气端连接的生物质气输送管道和空气输送管道,所述连接烟道上设有喷烟口,燃烧器的烟气出口对应安装在喷烟口上,在连接烟道内对应喷烟口位置设有烟气挡块,且该烟气挡块的安装在连接烟道的内壁上,用以盖住或打开喷烟口。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设置在所述连接烟道中的水平烟道上方,且燃烧器倾斜于该水平烟道设置,与水平面呈30-50°角。
进一步地,水平烟道上的喷烟口内陷于水平烟道内壁上,并当烟气挡块盖上时,烟气挡块表面与水平烟道内壁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烟道上方设置3-6组燃烧器,各燃烧器位于同一烟道截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挡块打开时与燃烧器呈75-105°角,以便于混合烟气。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挡块一侧铰接在烟道内壁上,另一侧设有用于开合烟气挡块的拉动件,该拉动件的一端穿过连接烟道的侧壁并伸于连接烟道外。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挡块中部设有取样孔,该取样孔后端经取样管连接置于烟道外的CO浓度监测器,用于监视燃烧器内可燃气体燃烧是否充分。
进一步地,在SCR反应器的入口烟道上设有热电偶测温仪,用于检测SCR反应器入口烟道温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生物质气化炉产生的可燃气体燃烧加热SCR脱硝系统入口烟气,使烟温达到SCR脱硝系统投入要求,实现电站锅炉全负荷脱硝。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烟气系统的结构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烟气系统中烟气挡块在烟道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生物质气化气燃烧加热SCR入口烟气的系统,该系统设置于锅炉省煤器100和SCR反应器200的连接烟道2上,包括燃烧器3、生物质气输送管道5和空气输送管道6,生物质气输送管道5和空气输送管道6分别与燃烧器3的进气端相连。在连接烟道2上设有喷烟口,燃烧器3的烟气出口对应密封连接在喷烟口上,在连接烟道2内对应喷烟口的位置处设有烟气挡块4,该烟气挡块4的一端铰接在连接烟道2的内壁上,用以盖住或打开喷烟口。
本实用新型中的燃烧器3设有3-6组,各燃烧器3位于连接烟道2中的水平烟道21的同一烟道截面上,且每个燃烧器3倾斜于该水平烟道21设置,与水平面呈30-50°角。
水平烟道21上的喷烟口内陷于水平烟道21内壁上,并当烟气挡块4盖上时,烟气挡块表面与水平烟道21内壁平齐,避免燃烧器停运时烟气反串而致喷烟口积灰。
在烟气挡块4打开时,烟气挡块4与燃烧器3的烟气出口呈75-105°角,以便于混合烟气。
为便于开合烟气挡块4,在烟气挡块4上设有用于开合烟气挡块的拉动件(图中未画出),在连接烟道2中的水平烟道21上设有安装通孔,拉动件的一端穿过该述安装通孔并伸于连接烟道外。为防止水平烟道21内的气体泄漏,在拉动件与安装通孔的结合处设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电力设备质量性能检验中心,未经南京电力设备质量性能检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21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