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精确测量煤屑瓦斯现场解吸量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33023.8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2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强;陈向军;成建林;王林;贾瑞勇;常兴中;马宏飞;成宽亮;贾世友;马俊强;焦云鹏;于亮亮;秦登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沁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2 | 分类号: | G01N33/2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04 | 代理人: | 王聚才 |
地址: | 0482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精确 测量 煤屑 瓦斯 现场 解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屑瓦斯解吸量测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井下精确测量煤屑瓦斯现场解吸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瓦斯是成煤作用过程中的产物,伴随着煤炭的开采释放到采掘空间之中,煤矿瓦斯常常引发瓦斯突出、燃烧、爆炸、窒息等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之一。根据统计我国煤矿灾害事故中的70%是由瓦斯引起的,所以对于基建矿井、生产矿井、改扩建矿井来说,掌握瓦斯的赋存和涌出规律是非常必要的。瓦斯含量是治理瓦斯的重要参数,同时也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瓦斯涌出量的重要基础参数,所以掌握煤层瓦斯含量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瓦斯含量由损失量、现场解吸量、瓦斯残存量三部分组成,而煤层瓦斯含量测定可以采用地勘钻孔瓦斯解吸法、井下钻孔瓦斯解吸法和煤芯采取器法等。目前井下现场解吸量普遍采用瓦斯解吸仪现场测定,损失量则通过记录损失时间,利用解吸规律推断补偿试样在采取过程中的逸散部分总量,该方法需要由人工测定损失时间,而在现场施工长钻孔取煤屑时,由于损失时间难以精确记录等问题,造成利用解吸规律推断补偿损失量部分不够准确。现行瓦斯含量测定,关键就是损失量部分无法得到精确数据,从而影响了瓦斯含量总体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测量现场解吸量时,对水源、悬挂条件、记录工具等有诸多要求,需要测量人员在一定时间段内,连续不断根据时间记录数据,根据手动记录的现场瓦斯解吸数据通过法来推算的,由于井下环境恶劣及操作等因素会造成读数误差,这种误差势必会影响推算的损失量的精确性,整体测量方法较繁琐且测量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精确测量煤屑瓦斯现场解吸量的装置,避免测量煤屑瓦斯损失量,改为直接测定煤屑瓦斯在钻孔内的解吸量,从而避免了由于损失时间测不准所引起的损失量部分测不准,进而提高了煤屑瓦斯含量测定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井下精确测量煤屑瓦斯现场解吸量的装置,包括内密封管、外密封管、钻杆、钻头、瓦斯含量测定仪,钻头与钻杆螺纹连接,所述内密封管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外密封管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内密封管与外密封管螺纹连接,外密封管的管壁上设有针孔,针孔内封堵有橡皮塞,橡皮塞内插有针头,针头通过橡胶管与瓦斯含量测定仪相连通,外密封管的管壁上还设有排屑管,所述外密封管内设有前挡板和后挡板,且前挡板和后挡板上均设有供钻杆通过的通孔。
所述排屑管上设有阀门。
所述外密封管上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避免测量煤屑瓦斯损失量,改为直接测定煤屑瓦斯在钻孔内的解吸量,从而避免了由于损失时间测试不准所引起的损失量部分测试不准,进而提高了煤屑瓦斯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同时利用瓦斯含量测定仪自动采集、处理、分析、记录数据,保证了损失时间记录的准确性,避免了手动记录数据所造成的误差和繁琐,进一步提高了现场瓦斯解吸量的测定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精确测量煤屑瓦斯现场解吸量的装置,包括内密封管1、外密封管、钻杆3、钻头4、瓦斯含量测定仪5(现有设备),钻杆3与钻头4螺纹连接,内密封管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18,外密封管的内壁设有内螺纹19,内密封管1与外密封管螺纹连接,外密封管的管壁上设有针孔9,针孔9内封堵有橡皮塞10,橡皮塞10内插有针头11,针头11通过橡胶管12与瓦斯含量测定仪5相连通,外密封管的管壁上还设有排屑管14,排屑管14上设有阀门20,用于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进入煤样罐22内的煤屑量进行控制,所述外密封管内设有前挡板15和后挡板16,且前挡板15和后挡板16上均设有供钻杆3通过的通孔17。其中所述外密封管上设有把手21,便于井下内密封管1与外密封管连接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沁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沁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30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拉手贴片(GS8)
- 下一篇:塑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