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以太网电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33663.9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0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林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02 | 分类号: | H04L12/02;H05K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128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以太网 电路板 | ||
1.一种车载以太网电路板,包括PCB基板,及安装在PCB基板上的以太网驱动模块、以太网连接件;
所述PCB基板是多层板,PCB基板上印制有连接以太网驱动模块、以太网连接件的差分线、回流线;所述回流线是印制在PCB基板上的正电源线或接地线;
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线、回流线布设在PCB基板的非相邻层上,差分线上设有第一共模电感、第二共模电感、第一静电抑制二极管、第二静电抑制二极管、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第三滤波电容、第四滤波电容、第一滤波电阻、第二滤波电阻、第三滤波电阻、第四滤波电阻;
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个线圈的输入端经第二滤波电阻接到以太网驱动模块的差分信号正相输出端,并通过第二静电抑制二极管接到地;
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个线圈的输出端依次经第四滤波电容、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个线圈接到以太网连接件的差分信号正相输入端,并依次经第四滤波电阻、第二滤波电容接到地;
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个线圈的输入端经第一滤波电阻接到以太网驱动模块的差分信号反相输出端,并通过第一静电抑制二极管接到地;
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个线圈的输出端依次经第三滤波电容、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个线圈接到以太网连接件的差分信号反相输入端,并依次经第三滤波电阻、第一滤波电容接到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以太网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设以太网驱动模块的差分信号正相输出端与以太网连接件的差分信号正相输入端之间的差分线的长度为d11,以太网驱动模块的差分信号反相输出端与以太网连接件的差分信号反相输入端之间的差分线的长度为d12,则有d11=d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以太网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设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个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个线圈的输入端之间的差分线的长度为d21,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个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个线圈的输入端之间的差分线的长度为d22,则有d21=d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以太网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设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个线圈的输出端与以太网连接件的差分信号正相输入端之间的差分线的长度为d31,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个线圈的输出端与以太网连接件的差分信号反相输入端之间的差分线的长度为d32,则有d31=d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以太网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线与回流线之间相隔一层,差分线的线宽大于等于6.4mil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以太网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基板上具有一个出口区域,该出口区域内包含有以太网连接件、第二共模电感及连接该两者的差分线,所述回流线与PCB基板的出口区域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以太网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电阻、第二滤波电阻是相同的器件,所述第三滤波电阻、第四滤波电阻是相同的器件,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是相同的器件,所述第三滤波电容、第四滤波电容是相同的器件,所述第一静电抑制二极管、第二静电抑制二极管是相同的器件,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第二共模电感是相同的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366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COW协议的QKD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接头数据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