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集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33977.9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5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高英;沈维云;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45/0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蒋悦 |
地址: | 44371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集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集油器,用于化工生产中各种油类物质或挥发性物质的气相夹带冷却收集,特别适用于有机硅生产领域导热油系统热油的收集。
背景技术
有机硅生产领域,经常使用导热油做为热载体,有的工况使用温度高达300℃以上,惰性气体夹带导热油挥发物及液滴排入大气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高温导热油易燃性还带来安全隐患。传统的集油器结构形式含封头,筒体,锥部排液,气相从设备筒体下部进入,上部封头处管口排出。没有冷却部件,换热效率差,排放的气体夹带大量导热油,对环境造成污染,导热油大量浪费,安全隐患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体积小、经济的集油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集油器,用于各种油类物质或挥发性物质的气相夹带冷却收集。其由外壳、内筒节、内盘管、液位计、换热管支撑、热媒进出口、冷媒进出口组成。采用间接换热方式,冷媒走管程,集油器换热管规格为DN32、DN40或DN50,管间距为40-80mm,围绕四根角钢在内筒节内侧呈螺旋状分布,冷媒从换热管底部管口进入,上部管口排出。内筒节上部与设备外壳通过螺栓固定密闭连接,热媒从设备外筒体上部侧面进入,冷凝液从底部排出,不凝物通过内筒节从设备顶部管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优点:1、气相热媒进入后碰撞内筒节,一方面起到初步冷却作用,另一方面气相夹带的液滴可沿内筒节外壁汇集流入设备底部;2、气相热媒沿设备外壳与内筒节间隙流动至设备底部,再经过内筒节内侧换热管冷却后上升至设备顶部排出,热媒在有限的设备空间内,换热过程长,换热效率高;3、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内部结构便于拆卸维修、造价低、运行费用低;4、冷却效果好,无气液夹带,若直接排空对环境无污染,若进入下一生产工序,对生产无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集油器结构示意图:其中:1、气相热媒进口;2、气相热媒出口;3、冷媒进口管;4、冷媒出口管;5、液位口;6、筋板;7、排液口;8、壳体;9、内筒节;10、环板螺栓;11、换热管;12、角钢;13、设备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效集油器,该高效集油器包括圆筒状壳体8,壳体8内设置有内筒节9,内筒节9上部与壳体8通过环板螺栓10连接实现密封连接,内筒节9下部通过四组均布的筋板6与壳体8固定,内筒节9与壳体8间距250mm;内筒节9内等距离设置有四根角钢12,换热管11围绕四根角钢12在内筒节9内侧呈螺旋分布,管间距为60mm;冷煤出口管4与换热管11上部连接,并伸出壳体外侧,冷媒进口管3与换热管11下部连接,并伸出壳体外侧。
内筒节9上部设置有气相热媒进口1;壳体8顶部设置有气相热媒出口2;壳体8底部设置有圆锥型排液口7。
壳体上部及下部均设置有液位口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集油器,用于有机硅合成工段导热油系统热油收集,气相热媒为含氮气、气相导热油及夹带的导热油液滴组成的混合物。由1、气相热媒进口;2、气相热媒出口;3、冷媒进口管;4、冷媒出口管;5、液位口;6、筋板;7、排液口;8、壳体;9、内筒节;10、环板螺栓;11、换热管;12、角钢;13、设备支腿组成立式结构。采用间接换热方式,循环水走管程,由冷媒进口管3进入,冷媒出口管4排出,换热管规格为DN40,管间距为60mm,围绕均布的四只角钢在内筒节内侧呈螺旋状分布,角钢规格为L50*50*5;内筒节上部与设备外壳通过四颗螺栓固定密闭连接,夹带导热油的气相从1气相进口进入设备,冷凝液从7排液口排出,不凝物通过内筒从2气相热媒出口排出。设备本体为Q345R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39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