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门内饰板静压测试试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35998.4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0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曲杰;岳凯;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内饰板 静压 测试 试验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内饰板静压测试试验台。
背景技术
汽车侧面碰撞交通事故是发生频率高、致死率和致伤率都较高的交通事故形式。由于汽车侧面区域强度较弱,乘员距离碰撞位置近,缓冲空间小,碰撞时会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而汽车发生侧碰时,车门内饰板是直接与乘员接触的部件,门饰板的结构优化将对乘员起到很大保护作用。因此,研究门饰板的结构强度、刚度和吸能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优化改进来提高车辆侧碰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受成本、试验条件等因素限制,汽车零部件厂商常采用零部件试验来评定车门内饰板的侧碰安全性能。车门饰板静压试验是目前一种常用的测试手段,通过将门饰板固定在试验台的夹具上,利用静压设备来测试它的受力变形性能,从而间接评价门饰板侧碰性能的好坏。但由于车门内饰板结构较为复杂,其与车内乘员身体碰撞接触时对应不同的区域,那么就要对内饰板不同的部位进行测试;而测试时所用的静压设备往往不能移动,所以设计一种简易方便、定位准确的可移动试验台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从而实现对门饰板不同部位的静压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内饰板静压测试试验台,其台架可进行平面十字双向移动,准确定位门饰板的不同静压部位;也能够在试验时有效固定试验台架和车门内饰板,保证试验时稳定不晃动;试验成本低,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门内饰板静压测试试验台,包括门饰板夹具,还包括底座、横向滑动台架、纵向滑动台架,所述横向滑动台架固定在底座之上,所述纵向滑动台架滑动配合连接于横向滑动台架之上,所述门饰板夹具固定于纵向滑动台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横向滑动台架底部呈矩形框架结构,主要由两根平行的横向滑轨、两根平行的纵梁、横向丝杆连接构成;所述纵梁中部设有横向丝杆孔;所述横向丝杆穿过所述横向丝杆孔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纵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滑动台架中部包括四个成对设置的横向滑块支座和两个横向丝杆螺母座;每条横向滑轨上滑动配合设置两个所述横向滑块支座;所述横向丝杆螺母座与所述横向丝杆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滑动台架顶部呈矩形框架结构,主要由两根平行的纵向滑轨和两根平行的横梁连接构成;所述纵向滑轨中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丝杆螺母座之上;各横梁两端固定连接于位于同一横向滑轨上的横向滑块支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滑动台架包括四个与所述纵向滑轨滑动配合连接的纵向滑块支座,其中每个纵向滑轨上设置有两个纵向滑块支座。
进一步地,所述门饰板夹具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纵向滑块支座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横向丝杆一外端设有方便试验人员手动调节横向方位的手摇把柄。
进一步地,所述的横向滑轨和所述的纵向滑轨均标有保证静压位置定位准确的刻度线。
进一步地,所述的横向滑块支座和所述的纵向滑块支座外侧均设有保证试验过程试验台架稳定不晃动的锁止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门饰板夹具设有试验时有效固定车门内饰板的压块。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横向丝杆、横向导轨、纵向导轨,使得车门饰板在平面十字双向移动,再配合静压设备的压头在空间的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准确定位门饰板的不同静压部位;也能够在试验时有效固定试验台架和车门内饰板,保证试验时稳定不晃动,提高静压试验的精确度,有利于车门内饰板的进一步结构优化改进工作;试验台构造简单,加工成本低,手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未安装门饰板夹具)。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滑动台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滑动台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安装有门饰板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横向滑动台架,3-纵向滑动台架,4-门饰板夹具,5-横向滑轨,6-纵梁,7-横向丝杆,8-横向丝杆孔,9-横向滑块支座,10-横向丝杆螺母座,11-纵向滑轨,12-横梁,13-纵向滑块支座,14-手摇把柄,15-锁止机构,16-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5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转向装置及动力转向装置的控制电路
- 下一篇:具有无间隙的驱动装置的S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