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39826.4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7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胡盛森;李尚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海外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入式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自身并不发光,需要背光模组的支持来得到显色。背光模组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通常由光源、导光板、反射片及膜片等关键部件组成。
传统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侧面位置,LED发光面平行于导光板的侧边,光线进入导光板后,以全反射的形式向前传播。由于目前在大尺寸背光模组中使用的LED封装宽度普遍在1mm以上,考虑到要实现光能的高效利用,导光板的厚度多设计为2mm以上,以3mm厚度的导光板使用最为广泛。随着整个背光模组产业的发展,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市场上对超薄型显示设备越来越青睐,不断降低导光板的厚度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降低导光板厚度就要求LED封装宽度减少,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提供充足的光能,这成了目前侧入式背光模组降低成本的巨大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使导光板保持低厚度的同时保证充足的光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及分别安装于背板内的光源和导光板,导光板的端部的纵截面轮廓呈直角梯形,对应的斜腰朝外,直角腰朝内,斜腰对应的斜面及直角梯形的上底对应的端面上贴设有第一反射膜,光源设于端部的内侧面。
进一步地,第一反射膜采用银、铝或PET发泡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背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导光板置于第一凹槽中。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光源置于第二凹槽内且与第二凹槽的底面保持预定夹角。
进一步地,光源底面与第二凹槽底面之间设有导热材料。
进一步地,预定夹角的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90°。
进一步地,斜腰与直角腰对应的夹角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90°。
进一步地,直角梯形的上底的长度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下底长度。
进一步地,导光板的外表面贴设有膜片,内表面贴设有第二反射膜。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设置在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上的液晶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出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侧入式背光模组背板,及分别安装于背板内的光源和导光板,导光板的端部的纵截面轮廓呈直角梯形,对应的斜腰朝外,直角腰朝内,光源设于端部的内侧面,主要通过导光板端部的一个侧面入光,另一个侧面反光的技术手段,使导光板保持低厚度的同时保证充足的光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入光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端部的纵截面轮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反射膜的贴设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背板 10
光源 20
导光板 30
第一反射膜 40
膜片 50
第二反射膜 6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若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若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请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主要包括背板10,及分别安装于背板10内的光源20和导光板30。
光源20优选为LED灯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海外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未经TCL海外电子(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398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 下一篇: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