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束输出的准光模式变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42563.2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2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虎;贾欣鑫;王雷;张浩;柴旭;周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1/16 | 分类号: | H01P1/16 |
代理公司: | 青岛华慧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47 | 代理人: | 马千会,沙莎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出 模式 变换 装置 | ||
1.一种双束输出的准光模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具有周期扰动结构的圆波导,用于将工作模式变换为高斯波束;
一个双切口准光辐射器,用于将高斯波束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辐射;
两个准抛物柱面反射镜,用于对辐射器射出的高斯波束进行聚焦;
两个平面反射镜,用于调整高斯波束的传播方向;
两个输能窗,用于将高斯波束输出至回旋振荡管的负载;
双切口准光辐射器位于圆波导的末端,其半径结构具有同圆波导相同的表达式;准抛物柱面反射镜和平面反射镜的空间位置处于高斯波束的传播路径上;输能窗平面与输出波束的波前垂直,位于高斯波束的束腰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束输出的准光模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波导在轴向和角向均具有周期性扰动结构,其结构表达式如下:
R(φ,z)=R0+αz+δ1cos(Δm1φ±Δβ1z)+δ2cos(Δm2φ±Δβ2z)
其中R0为圆波导初始半径,(φ,z)为圆波导在柱坐标系下的坐标,α为圆波导的锥度,δ1和δ2分别为轴向和角向的扰动幅度,Δm1和Δm2为工作模式和耦合模式的轴向和角向指数差,Δβ1和Δβ2为工作模式和耦合模式的轴向和角向波数差,“+”为右旋极化,“-”为左旋极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束输出的准光模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波导锥度为一个常系数,其大小为0.0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束输出的准光模式变换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双切口准光辐射器的切口为螺旋形,切口在角向的宽度为一个布里渊区的角度,切口在轴向的长度为一个布里渊区的长度;两个切口之间在角向相隔一个布里渊区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束输出的准光模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切口准光辐射器切口的螺旋边与圆波导轴线的夹角以及切口的直线边与圆波导轴线的夹角由工作模式和辐射器的锥度决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束输出的准光模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射镜镜面尺寸大于高斯波束的横截面,以保证高斯波束被全部反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束输出的准光模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能窗为圆形,窗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材料制成,最大功率容量为2MW。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束输出的准光模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束输出的准光模式变换装置的工作模式为高阶腔模,即TEmn模式,其中,m>>1,n>>1,m>>n,且在圆波导横截面上的射线轨迹为闭合多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束输出的准光模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周期扰动结构的圆波导、双切口辐射器、准抛物柱面反射镜、平面反射镜均由无氧铜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4256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柑橘预清洗消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桑色素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