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星式气体钻井管汇用转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43060.7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7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范黎明;刘殿琛;韩烈祥;邓虎;肖劲超;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2 | 分类号: | E21B21/02;E21B2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气体 钻井 管汇用 转向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星式气体钻井管汇用转向机构,包括无级变角机构和万向角度微调机构,无级变角机构包括固定短节、卡紧件、螺杆套件、悬挂法兰和旋转短节,旋转短节上端与固定短节插接且密封配合,下端设置有预制固定角度的出口连接端,悬挂法兰套设在旋转短节上,卡紧件位于固定短节下端面与悬挂法兰之间,旋转短节悬挂在卡紧件上,卡紧件与悬挂法兰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置有滚子轴承,卡紧件与固定短节下端面之间设置有滚子轴承,万向角度微调机构与旋转短节的出口连接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调整排砂管线走向,快速将排砂管线连接出井场外,大幅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气体钻井管汇,特别是一种行星式气体钻井管汇用转向机构,属于油气钻井(钻探)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气体钻井是一种以气体作为循环和携砂介质的钻井方式,与常规钻井液钻井相比,气体钻井井底压力远低于井底液柱压力,钻进过程中始终保持负压,实现了欠平衡钻井。气体钻井作为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发展并成熟起来的新技术,形成了干气钻井(空气、氮气)、雾化钻井、泡沫钻井及充气钻井四大主体技术,具有提高机械钻速、治理恶性井漏、发现和保护储层等优势。近年来,在国内各油气田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根据《气体钻井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空气钻井、氮气钻井、空气雾化钻井、氮气雾化钻井、空气泡沫钻井》规定:井场内排砂管线采用法兰连接,宜平直连接出井场外。但是,经常因现场条件限制(包括钻机底座结构和地面设备摆放等),必须采用弯管来调整排砂管线走向,只有这样才能接出井场外。由于现有的弯管的弯曲角度均是固定不变的,然而绝大多数时候,现场排砂管线的安装都没有办法严格、精确的按照固定角度弯管的方向布置。固定角度的弯管并不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意调整自身的角度。因此,在排砂管线安装期间,经常采用尝试性的连接方法,经常反复安装和拆卸,直到调整好排砂管线的走向为止。加之排砂管线重量很大,导致管线安装起来十分不方便。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安装作业时间,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还提高了作业人员成本和吊车使用费用,甚至会造成钻机等停,延长钻井周期的严重后果。
现有技术中,适用于气体钻井的排砂管线,公开号201412067,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描述了一种卡箍式排砂管线连接方式,这也是目前气体钻井领域排砂管线唯一的连接方式。该发明只是一种连接方式,并不能在安装过程中随意调整管线角度和走向,依然是采用尝试性的连接方法,经常反复安装和拆卸,工作强度和作业时间都很高。
另外,气体钻井用安全排砂管汇中,公开号203188949,公开日2013.09.11,描述了一种排砂管线泄压的装置(破裂盘),当管线内部压力憋升到一定值,破裂盘打开泄压以达到保障管线安全的目的。但该发明所描述的管线依然是传统管线,并不能在安装过程中随意调整管线角度和走向,依然是采用尝试性的连接方法,经常反复安装和拆卸,工作强度和作业时间都很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行星式气体钻井管汇用转向机构。本实用新型可以轻松、便捷、随意地调整排砂管线走向,快速将排砂管线连接出井场外,避免反复安装和拆卸,大幅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缩短安装作业周期,节省作业人员成本和吊车使用费用,避免出现钻机等停、延长钻井周期等严重后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430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