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异型感应偶合多通道数字认证射频SIM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49646.4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1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雄;王盛昌;梁永仁;林杰;王勇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盛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型 感应 偶合 通道 数字 认证 射频 sim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手机智能卡,特别涉及一种异型感应偶合多通道数字认证射频SIM卡。
背景技术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国外NFC大多采用13.56M频率标准用于近场通信的技术领域,在这个标准体系下,形成了ISO14443的国际标准,国内以中国银联支付体系为中心的支付平台,大多采用了ISO14443的国际标准,并使用13.56MHZ频率标准用于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
在这个系统标准下,主要产品形态是以ISO14443系统标准为基础的产品,如:13.56MHZ非接触IC卡,NFC手机,中国电信翼支付的双界面卡。这些产品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包含一个感应线圈,它采用的是电磁感应的原理。由于原始的ISO14443体系技术,其核心解码电路是被动的无源负载,靠卡片识别器或读卡器这端发送高频信号,通过感应线圈,以电磁耦合的形式,将能量传递到非接触IC卡的一端。
智能手机,特别是Iphone序列(苹果手机)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市场的占用率很高。高端手机工艺先进,机械精度高,密封严密,这些因素对手机本身固然是好事情,但原本在手机环境下按标准方式设计的内置射频感应模块的手机智能卡,往往会导致信号衰减加大,数据通信误码率加大,内置射频感应模块的手机智能卡不能正常工作。致使Iphone序列很难用现有技术改造成与NFC或ISO14443体系兼容的手机终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异型感应偶合多通道数字认证射频SIM卡,一方面,通过对Nano SIM卡的卡体结构的改进以及对托架配合结构的改进,使之与原有Nano SIM卡在功能上完全兼容,并能很好的实现感应偶合,完成无线近距离通信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将蓝牙射频芯片和主控MCU安全芯片存储的数字证书进行结合,实现了利用手机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能够不局限于电信运营商和金融银行,而是由用户自己掌握,达到了安全、快捷、方便地实现各种消费的移动支付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异型感应偶合多通道数字认证射频SIM卡,包括:
一能够适配于苹果手机的智能卡卡槽的托架,该托架包括能够插入所述卡槽的插板和封闭在所述卡槽槽沿的档板;
一卡本体以及集成在该卡本体的尺寸空间内的卡内电路;该卡内电路包括蓝牙射频天线、蓝牙射频芯片、主控MCU安全芯片、NFC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NFC感应线圈天线和SIM卡标准铜制连接触点;所述主控MCU安全芯片分别与NFC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蓝牙射频芯片、SIM卡标准铜制连接触点相连接;所述NFC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与NFC感应线圈天线相连接;所述蓝牙射频芯片与蓝牙射频天线相连接;所述SIM卡标准铜制连接触点与苹果手机的内部电路相连接;
所述托架上设有用来容纳所述卡本体的透孔;所述卡本体插入所述透孔后,所述卡内电路中含有NFC感应线圈天线的部分位于靠近挡板的内侧面的位置。
所述主控MCU安全芯片的型号为SWT3221,SWT3221芯片内部包含三路通信接口,第一路通信接口遵循ISO/IEC 7816从设备系列标准要求,用于通过SIM卡标准铜制连接触点与手机终端进行数据通信;第二路通信接口为SPI接口,用于与蓝牙射频芯片连接;第三路通信接口为SPI接口,用于与NFC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连接。
所述蓝牙射频芯片的型号为NRF51822,该芯片为支持蓝牙底层协议的处理芯片,用来建立蓝牙射频通信通道,在主控MCU安全芯片的控制下,实现与外界的蓝牙无线数据通信。
所述NFC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为型号为SKY1332的芯片,用来实现ISO14443A/B近距离感应耦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异型感应偶合多通道数字认证射频SIM卡,以Iphone5及后续Iphone序列手机的智能卡插卡装置的结构和配件为依托,不改变手机本身智能卡插卡装置的机构和使用方式,仅改变手机智能卡的结构和物理形状,实现一种虽然外观上与原Nano SIM卡标准形状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功能上完全兼容,并能完好的实现感应偶合,完成无线近距离通信功能。本实用新型的SIM卡的尺寸略长于标准的Nano SIM卡,本实用新型的托架用金属粉末压铸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盛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盛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496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夜光二维码
- 下一篇:一种柔性粘贴式半有源RFID电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