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DQPSK集成解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49857.8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8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郑龙日;李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翠英 |
主分类号: | G02F2/00 | 分类号: | G02F2/00;G02B27/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赵华 |
地址: | 21443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qpsk 集成 解调 装置 | ||
1.一种DQPSK集成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偏振光干涉系统、光探测阵列(900)和耦合器,所述光探测阵列(900)位于偏振光干涉系统的出光侧,并将偏振光干涉系统的输出光通过耦合器耦合进光探测阵列(900);
所述偏振干涉系统包括:
偏振光发生组件,所述偏振光发生组件输入端接入光纤信号源装置(100),所述偏振光发生组件包括光纤输入准直器(210)、偏振分束器(221)和设置在偏振分束器(221)的出光侧的半波片Ⅰ(311),所述偏振分束器(221)置于光纤输入准直器(210)的出光侧,将输入光分成两束,形成上下分布且光轴方向垂直的两束线偏振光,所述半波片Ⅰ(311)置于偏振分束器(221)的上半部,并将方向垂直的两束线偏振光变成同光轴方向的两束上下分布的线偏振光;
延迟线干涉装置,置于偏振光发生组件的后端,所述延迟线干涉装置包括起偏器(321)、移束器Ⅱ(222)、四分之一波片Ⅱ(322)、转向棱镜Ⅱ(413)、偏振分束/合束器(510)、四分之一波片Ⅲ(323)、光程调节器(610)、反射镜(420)和检偏器(324),所述起偏器(321)设置于偏振分束/合束器(510)的入光侧,两束线偏振光经移束器Ⅱ(222)在X 方向上均进一步再分成两束光,四分之一波片Ⅱ(322)位于移束器Ⅱ(222)的出光面一侧,所述转向棱镜Ⅱ(413)与偏振分束/合束器(510)垂直设置,光束被偏振分束/合束器(510)进一步在x-y平面分解,其中一束发生反射直接进入四分之一波片 Ⅲ(323),另一束经转向棱镜Ⅱ(413)后再进入四分之一波片 Ⅲ(323),所述反射镜(420)设置于偏振分束/合束器(510)的另一侧,所述四分之一波片Ⅲ(323)设置于反射镜(420)之前,所述光程调节器(610)和相移器 (620)分别位于四分之一波片 Ⅲ(323)与反射镜(420)之间,所述检偏器(324)设置于偏振分束/合束器(510)的出光侧,所述起偏器(321)将上下两束线偏振光变成椭圆偏振光进入偏振分束/合束器(510),所述偏振分束/合束器(510)将上下两束椭圆偏振光分成强度50/50的两路垂直的S偏振光和P偏振光,此两路偏振光分别经由四分之一波片Ⅲ(323)后由反射镜(420)原路返折回去进入偏振分束/合束器(510),由偏振分束/合束器(510)合并后进入检偏器(324),发生干涉;
合光耦合组件,置于延迟线干涉装置的后端,所述合光耦合组件包括偏振分光器Ⅱ(520)、转向棱镜Ⅲ(415)、移束器Ⅲ(223)和设置在移束器Ⅲ(223)入光侧下半部或上半部分的半波片Ⅱ(312)、移束器Ⅳ(224)和设置在移束器Ⅳ(224)入光侧下半部或上半部分的半波片Ⅳ(314)与半波片Ⅲ(313)、三角棱镜Ⅰ(711)、三角棱镜Ⅱ(712)、透镜Ⅰ(721)和透镜Ⅱ(722),所述三角棱镜Ⅰ(711)、三角棱镜Ⅱ(712)设置于所述偏振光干涉系统的出光侧,所述透镜Ⅰ(721)、透镜Ⅱ(722)分别设置于三角棱镜Ⅰ(711)、三角棱镜Ⅱ(712)与光探测阵列(9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QPSK集成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线干涉装置形成50/50分光比的两束输出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DQPSK集成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分束器(221)分别与移束器Ⅲ(223)是一对结构相同、光轴在X方向呈180°反转的偏振光耦合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DQPSK集成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分束器(221)与移束器Ⅳ(224)是一对结构相同、光轴在X方向呈180°反转的偏振光耦合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DQPSK集成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程调节器(610)的端部设置光程调节器的动力传递杆(61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DQPSK集成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棱镜Ⅱ(413)垂直设置于偏振分束/合束器(510)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DQPSK集成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探测阵列(900)为PD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翠英,未经李翠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498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