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日间行车灯与LED大灯的智能大灯适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0036.6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2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米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莱锐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14 | 代理人: | 赵永辉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日间 行车 大灯 智能 适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改装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LED日间行车灯与LED大灯的智能大灯适应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汽车行业高速增长,汽车消费市场日渐成熟,家用轿车进入快速发展期。现有日间行车灯无法通过无线控制模块进行调节,由于日间行车灯需要在行车时保持常亮,很多车厂没有开放对于日间行车灯的控制模块,用户只能单一单调的来开关日间行车灯,LED大灯与LED日间行车灯之间无法自适应调节,在大灯开启式时无法自动降低LED日间行车灯的亮度,结果导致了日间行车灯无法降低功耗,用户体验差。此外,在现有技术中,日间行车灯无法满足年轻人个性化的需求,也无法被用户所控制。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来说,单一的日间行车灯,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现有日间行车灯无法调节灯光亮度,由于本身日间行车灯为白色,在夏天光线极强的情况下,由于地面或者水面的反射以及光衰的现象,在急转弯或有视线遮挡的转弯处行车时,会导致人眼无法分辨出汽车日间行车灯与镜面反射的日光而无法分辨出是否有车辆驶过,因而产生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日间行车灯与LED大灯的智能大灯适应系统可通过对LED日间行车灯以及LED大灯的亮度适应调节,使路上的车辆更加容易被识别,且可以提高日间行车灯的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LED日间行车灯与LED大灯的智能大灯适应系统,包括电源模块、电流采样模块、LED大灯调压模块、调光模块、LED日间行车灯、LED大灯调光电路以及LED大灯;
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调光模块以及LED大灯调压模块连接;
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分别于LED日间行车灯以及所述调光模块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集所述LED日间行车灯的当前电流大小信息并将所述信息发送至所述调光模块;
所述调光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流采样模块以及所述LED日间行车灯连接,所述调光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流采样模块采集到的LED日间行车灯的电流大小信息,调节所述LED日间行车灯的亮度;
所述LED大灯调压模块分别于所述电源模块以及所述LED大灯调光电路连接,所述LED大灯调光电路用于对LED大灯进行自适应调压。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蓝牙控制模块,所述蓝牙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LED大灯调光电路以及所述LED日间行车灯连接,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接收LED大灯调光电路的LED大灯的亮度信息反馈,并通过手机APP控制LED日间行车灯的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LED大灯调压模块包括反馈引脚FB以及反馈回路;
所述反馈引脚FB用于检测和调节所述调压模块的输出电压的大小;
所述反馈回路包括电感L2,所述反馈引脚FB通过反馈回路连接至所述LED大灯。
进一步地,所述LED大灯调压模块包括电压输入引脚VIN以及电压输入回路,所述电压输入引脚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直流电压;
所述电压输入回路由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二极管D4、二极管D5、CMOS开关管Q1、以及旁路电容C5构成。
进一步地,LED大灯调压模块包括接地引脚GND以及接地回路;
所述接地回路包括二极管D6和输出电容C4,其用于阻止电感电压引起的开关电流毛刺输入到所述LED大灯调压模块中。
进一步地,所述LED大灯调光电路包括反馈支路与控制支路,
所述反馈支路包括有DVDD连接端,所述LED大灯调光电路通过所述DVDD连接端连接至所述LED大灯调压模块的反馈引脚FB;
所述控制支路包括有P0.1连接端,所述LED大灯调光电路通过所述P0.1连接端连接至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P0.1引脚。
进一步地,所述反馈支路包括有上拉电阻R1,所述上拉电阻R1连接至所述控制支路的P0.1连接端,所述上拉电阻R1用于使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P0.1引脚在所述LED大灯不启动时为高电平。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支路包括有电阻R3、CMOS开关管Q2、二极管D7、瞬态抑制二极管TVS3以及LED大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支路还包括有旁路电容C6以及接地电阻R2。
进一步地,所述旁路电容C6的取值不大于0.2μF不小于0.01μ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莱锐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莱锐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00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支付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冲击处理和超声波报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