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蓝光膜结构和防蓝光镜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2383.2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8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盛伟;徐雯洁;沈如标;李春燕;刘明宇;傅军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睩客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10 | 分类号: | G02B1/10;G02B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1 | 代理人: | 冯燕青 |
地址: | 311106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蓝光 膜结构 镜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防蓝光膜结构和防蓝光镜片。
背景技术
随着注塑成型技术的日趋成熟,塑胶材料在光学成像镜片上的应用越来越常见,在目视光学产品成像的应用尤其是像VR成像镜片的使用中,光线通过镜片直接进入人眼,波长较短的短波由于能量较强对人眼的损害较大,所以需要在使用过程中过滤掉短波长光线(主要为蓝光)。
在光学镜片成像的应用中,生产者为了增加光的透过率一般会在表面镀多层抗反射膜以用于减少表面光的反射损失到成像清晰效果,目前在塑胶镜片上的多层减反射膜(AR)膜一般达到的效果是420nm-680nm平均反射率Rave<.5%,然而在虚拟成像设备使用时以上多层膜有以下缺陷:
普通AR膜虽然能达到减少光线损失的目的,但是由于虚拟成像设备使用过程中光线会直接进入人眼,其中蓝光所在的短波波段由于能量很高,能够直接穿透晶状体直达眼部黄斑区,导致黄斑病变。以上缺陷使得光学镜片在虚拟成像设备应用中存在健康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新的防蓝光膜结构和防蓝光镜片,用于减少蓝光穿透,消除光学镜片再虚拟成像设备应用中存在的健康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蓝光膜结构,所述膜结构包括六层膜组成,自内而外分别位第一层高折射率膜、第二层低折射率膜、第三层高折射率膜、第四层低折射率膜、第五层高折射率膜、第六层低折射率膜;其中低折射率膜的成分为SiO2,高折射率膜的成分为Ti3O5。
进一步,所述膜结构可减少400nm-500nm波段透过。
进一步,所述膜结构的总厚度为370-380nm。
进一步,其中第一层高折射率膜、第二层低折射率膜、第三层高折射率膜、第四层低折射率膜、第五层高折射率膜、第六层低折射率膜对应的膜层厚度分别为7nm、112.75nm、26.76nm、50.52nm、61.25nm、124.81n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蓝光镜片,所述镜片包括基底和设置在基底上的防蓝光膜结构,所述膜结构包括六层膜组成,自内而外分别位第一层高折射率膜、第二层低折射率膜、第三层高折射率膜、第四层低折射率膜、第五层高折射率膜、第六层低折射率膜;其中低折射率膜的成分为SiO2,高折射率膜的成分为Ti3O5。
进一步,所述基底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进一步,所述膜结构可减少400nm-500nm波段透过。
进一步,所述膜结构的总厚度为370-380nm。
进一步,其中第一层高折射率膜、第二层低折射率膜、第三层高折射率膜、第四层低折射率膜、第五层高折射率膜、第六层低折射率膜对应的膜层厚度分别为7nm、112.75nm、26.76nm、50.52nm、61.25nm、124.81n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蓝光膜结构选用低折射率膜的成分为SiO2,高折射率膜的成分为Ti3O5,从而可以在较低温度(实际90℃)、高真空2.5E-3状态下通过阻蒸和电子枪把膜料蒸发到基底上,OS-50使用阻蒸蒸发、SiO2使用电子枪蒸发,阻蒸蒸发OS-50有效地解决了二次电子对PMMA基底的损伤从而增加膜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防蓝光膜系结构由两种高折射率膜料和低折射率膜料的结构通过不同位置和厚度多层叠加而成,单面镀膜后分光效果能够达到400nm-500nm:Tmax<92%,Tave<70%;500nm-680nm:Tmin>92%,Tave>94%,有效减少蓝光透过,特别适用于虚拟成像设备使用,不会造成人体眼部黄斑区病变,而且本实用新型的防蓝光镜片还通过提高其它可见光波段透过率使图像更加清晰。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蓝光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未镀膜的PMMA基底经过前后两个表面反射损失后的透过率曲线。
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防蓝光膜结构镀单面后的PMMA基底透过率模拟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睩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睩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23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片染色一体机
- 下一篇:电动车及便携式移动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