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木制品和皮革制品的漆面水性无痕修复器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2812.6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4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鑫 |
主分类号: | B05B11/06 | 分类号: | B05B11/06;B05D3/0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制品 皮革制品 水性 修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制品和皮革制品的漆面水性无痕修复器组,属于表面修复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的木制品及皮革制品由于长时间存放或意外损伤,容易出现如烧伤、刮伤、磨损、走样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外观美观及使用,需要进行精细的表面修复。现有的修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使用油膏修复,使用稀释剂稀释,但这种修复方法耐候性差、色差大、气味大、有毒性、不环保等问题,长期使用容易对修复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二是使用水性聚氨酯清漆加配其他修复剂进行修复。目前,以上两种修复方法都是通过手工毛笔描绘进行修复或专业的中大型气泵及喷枪等工具进行修复,手工毛笔描绘着色不均匀、不细腻,容易与周围表面形成色差,影响美观,而专业的中大型气泵及喷枪等工具,体积重量过大,设备复杂,携带不方便,操作复杂困难,成本过高,难以对小面积损伤进行精细修复。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木制品和皮革制品的漆面水性无痕修复器组,其结构简单,轻巧便携,易于操控,能够使用水性修复剂对损伤处进行精细修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木制品和皮革制品的漆面水性无痕修复器组,包括由两半部通过螺钉联接而成笔状壳体,壳体主体为圆柱状,前端为圆锥状,所述壳体内部由底端向前端通过固定加强筋依次卡装固定有锂电池、气泵、单向气阀、集成块,集成块前端通过螺纹联接喷嘴,喷嘴前端通过螺纹联接喷帽;所述气泵包括与锂电池电连接的直流电机及联接固定在直流电机前端的泵头;所述泵头的出气管通过气动软管与单向气阀的进气端相连通,所述单向气阀的出气端通过气动软管与集成块的进气端、集成块内部的第一内气路及喷嘴内部的第二内气路相连通;所述集成块内部还设置有与第一内气路相连通的滑槽,滑槽内部安装有阀块,阀块通过连杆及套装在连杆上的弹簧与铰接在壳体外壁上的主调节器相铰接;所述集成块内部还设置有墨仓,墨仓与喷嘴内部的流道相连通,所述流道于喷嘴前端与第二内气路交汇连通。外壳整体呈笔状,贴合人们日常的握笔姿势,使用更加舒适,操作更加精细,外形结构简洁,方便收存及携带。所述的锂电池为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修复器组通过锂电池供电工作,不需要连接电源线,方便移动、携带及操作。单向气阀只有当气压大于其开启压力时才会导通,使最终由第二内气路吹出的空气气压大于一定阀值,保证对修复剂的雾化程度及修复效果。
优选的,所述气泵为微型气泵。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开有与墨仓的加料口相对的通孔,通过所述通孔安装密封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面上开有供锂电池的充电接头放置的充电孔。
进一步的,锂电池与直流电机之间电连接有安装在壳体外壁上的开关。
优选的,所述阀块上下两端套装有O型橡胶密封圈,滑槽内壁涂有密封润滑油,使阀块与滑槽之间形成密封滑动,避免漏气。
优选的,所述墨仓底面倾斜使墨仓的出料口成锐角,墨仓内没有死角,能将修复剂完全排空,便于彻底清洁,避免修复剂在内部存留凝固而堵塞流道。
优选的,所述喷帽为皇冠形喷帽,气流可向四周分散,雾化程度更好,避免集漆。
优选的,所述集成块及喷嘴采用铸造或三维打印的方法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木制品和皮革制品的漆面水性无痕修复器组,用于替代传统的中大型专业工具,使用水性修复剂对木制品和皮革制品的漆面损伤处进行精细修复,其将气泵、集成块、喷嘴等结构集成在笔状壳体内,并使用可充电锂电池供电,结构简单,轻巧便携,易于操控,更加符合人体工学,操作更加精细,修复效果更好;
通过集成块将内气路及墨仓集成为一体,使结构更加紧凑;
使用按压式主调节器操控内气路开闭及气流量大小,松开即可通过弹簧复位,操控性更好;
通过单向气阀限制气压,保证对修复剂的雾化程度及修复效果;
墨仓采用底面倾斜无死角设计,能将修复剂完全排空,避免修复剂在内部存留凝固而造成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壳体的剖视图;
图6是气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泵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单向气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鑫,未经宋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28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