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清洗的双搅拌式高效反应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3195.1 | 申请日: | 2016-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5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邓惠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灼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6 | 分类号: | B01F7/16;B01F15/00;B01F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姜庆梅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洗 搅拌 高效 反应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具体是一种自清洗的双搅拌式高效反应设备。
背景技术
反应容器是用来完成介质的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的容器,在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在化工、医药、化肥、炼化等行业反应容器作为一种承压设备由于工艺上的需要被大量使用,一种优秀的反应容器可以使化学反应的传质、传热等高效进行,从而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稳定的品质,目前的反应容器中有很多仅仅只有机械搅拌结构,在实际生产中,其搅拌效果有时难以保证,尤其是在搅拌粘度较大的物料时,启动机械搅拌机时,由于物料粘度大、流动性差,其对机械搅拌机的搅拌轴及搅拌叶片有很大的阻力,很可能会使搅拌轴无法转动,电流急剧升高,进而导致电机烧毁,即使顺利启动电机,因为物料阻力较大,电流较高,也会造成电能的额外消耗;现有的螺旋叶片搅拌结构在搅拌粘度较大的物料时,不能有效的将物料进行充分搅拌,影响物料的充分反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清洗的双搅拌式高效反应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清洗的双搅拌式高效反应设备,包括罐体和上盖;所述罐体设置成空心圆柱体,内部设置为反应腔,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通过螺栓和螺母的相互旋合与罐体固定连接;上盖上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设置有两根,对称设置在上盖左右两侧;所述反应腔中设置有清洗装置、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清洗装置设置在反应腔顶部,且清洗装置由喷淋盘和进水管组成;所述喷淋盘设置成圆环形,且镶嵌在罐体侧壁中;喷淋盘内部设置有流道,表面设置三层喷嘴;所述进水管与喷淋盘连通,且进水管上设置有加压泵;所述第一搅拌装置设置在反应腔中部,且第一搅拌装置由第一电机、第一搅拌轴、螺旋搅拌叶和刮料板组成;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减速器与第一搅拌轴连接,且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器固定在上盖上表面;所述第一搅拌轴底部与螺旋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刮料板通过固定杆与第一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装置由第二电机、第二搅拌轴和搅拌片组成;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减速器与第二搅拌轴连接,且第二电机和第二减速器固定在罐体底面;所述第二搅拌轴顶部设置有搅拌片;所述搅拌片在第二搅拌轴设置有四片,且相互垂直设置,搅拌片表面均布有若干导料孔;罐体外表面上设置有夹套;所述夹套顶部设置有进水管,底部设置有排水管;罐体底部设置有排料管和支架;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排料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盖和罐体均由不锈钢制成,罐体内壁上涂有防腐涂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搅拌叶侧壁上设置有挡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片与铅垂面成30度夹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上盖与罐体由螺栓和螺母进行可拆卸连接,便于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通过清洗装置的设置,利用加压泵对进水管引入的清水进行加压,加压后的清水通过喷淋盘表面均布的喷嘴中喷出,对使用后的罐体进行高效清洗,利于设备的再次使用和存放;通过第一搅拌装置的设置,利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旋转,第一转轴驱动螺旋搅拌叶旋转,螺旋搅拌叶通过挡边的设置,将物料从罐体底部提升到螺旋搅拌叶顶部,利用离心力将物料从新甩回到罐体底部,利于提高物料的混合精度;通过刮料板的设置,将粘附在罐体内壁上的物料刮下,便于物料充分混合,且利于完全排料;通过第二搅拌装置的设置,利用第二电机驱动搅拌片旋转,通过倾斜设置的搅拌片对罐体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且通过导料孔的设置减小搅拌阻力,利于混合;通过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的设置,对物料进行双搅拌,提高混合精度,便于充分反应;通过夹套的设置,向其中鼓入热水,保证物料反应的温度,提高物料反应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自清洗的双搅拌式高效反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清洗的双搅拌式高效反应设备中第二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自清洗的双搅拌式高效反应设备中第一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自清洗的双搅拌式高效反应设备中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灼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灼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3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