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人用听诊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4852.4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5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燕 |
主分类号: | A61B7/02 | 分类号: | A61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14 | 代理人: | 赵永辉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人用 听诊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人用听诊器。
背景技术
听诊器是医生会诊时最常用的诊断用具之一,在临床会诊时,第一个医生使用听诊器听诊后,第二个医生再听,第三个医生再听,每个人听得都不一样,病人让多名医生听多次,非常痛苦,延误诊治时间,同时也浪费医生的时间。且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老师听诊后,指导学生听,但是由于老师和学生听的并不同步,学生往往分辨不出异常情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多人用听诊器,便于会诊中多个医师同时对患者进行听诊,同时,由于各医师所获得的信息同步,便于会诊的进行,减少诊治的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人用听诊器包括听诊头、秒表、第一听筒和至少一个第二听筒,所述听诊头、所述第一听筒和所述第二听筒之间通过第一三通传音管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听筒与所述第一三通传音管之间通过第二三通传音管连通;所述第一听筒和所述第二听筒均包括两根端部设有耳塞的听诊管和第三三通传音管,所述第一听筒的第三三通传音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听筒的两根听诊管和所述第一三通传音管之间,所述第二听筒的第三三通传音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听筒的两根听诊管和所述第二三通传音管之间;所述秒表设于所述第一三通传音管的三通连接处。
凡疑难病例,均应及时申请相关科室会诊,往往多名医师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对病例进行探讨,而听诊,通常是探讨病例所需要的检测结果之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人用听诊器包括至少两个听筒,可供两名或多名医师同时使用,各医师同步听诊,可得到相同的结果,便于对病例进行探讨,同时,该听诊器还可避免由于多名医师均需要听诊而需要患者配合数次,使用较为方便,节约听诊时间,便于会诊的进行。
同时,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医师对学员进行实践授课时,听诊器是最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医师在听诊的过程中,学员也同步听诊,医师可根据听诊情况随时对学员进行讲解,并根据听诊情况得出诊断结果,学员与医师同步听诊,更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不会对患者造成不便。
还包括录音装置,所述录音装置设于所述听诊头内;所述录音装置内装有存储芯片;还包括秒表,所述秒表设于所述第一三通传音管的三通连接处。
另外,该多人用听诊器还设有秒表,该秒表设于第一三通传音管的三通连接处,秒表的设置便于医师在听诊过程中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判断,将其设于第一三通传音管的三通连接处,可供过固定件固定,同时,有利于加强该三通连接处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听诊器、所述第一听筒、所述第二听筒、所述第一三通传音管及所述第二三通传音管之间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听诊头的端部还设有红外温度感应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电筒,所述电筒设于所述听诊头的背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人用听诊器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听诊头
2第一听筒
21耳塞
22听诊管
23第三三通导音管
3第二听筒
4第一三通传音管
5第二三通传音管
6秒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人用听诊器的机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人用听诊器,包括听诊头1、秒表6、第一听筒2和至少一个第二听筒3,所述听诊头1、第一听筒2和第二听筒3之间通过第一三通传音管4连通,相邻两个第二听筒3与第一三通传音管4之间通过第二三通传音管5连通。其中,第一听筒2和第二听筒3均包括两根端部设有耳塞21的听诊管22和第三三通传音管23,第一听筒2的第三三通传音管23连接于第一听筒2的两根听诊管22和第一三通传音管4之间,第二听筒3的第三三通传音管23连接于第二听筒3的两根听诊管22和第二三通传音管5之间;秒表6设于第一三通传音管4的三通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燕,未经张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48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10kV配电柜的三相同步验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压验电装置的触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