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角钢整形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6503.6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9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崔一备;刁俊胜;刘佳;于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马钢和菱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06 | 分类号: | B21D1/06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4111 | 代理人: | 郭大美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钢 整形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卷包装材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角钢整形设备。
背景技术
钢卷包装材料中的内角钢为现代钢卷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角钢的形状如图1所示,内角钢包括两个垂直连接的边缘,其中外侧边缘环设有齿型。随着钢卷规格的多样化及钢材市场中对钢卷的需求量不断的加大,故对包装材料中内角钢的需求也不断增大。现各包装材料加工中心生产的内角钢均为冷轧带钢通过折边、压痕及绕圆成型生产出来的,然后用于钢卷的外包装材料。内角钢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钢卷因自重而发生塌陷及变形,然而钢卷在吊运的过程中,内角钢则会遇到吊具的各种碰撞及挤压,进而发生弯曲、变形的情况,目前对于这些从钢卷上拆包下来完好无损的内角钢,各加工中心会对其进行二次利用,若拆包下来的内角钢存在变形则只能当废钢处理,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不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角钢整形设备,使变形内角钢能够恢复成使用之前的状态,提高拆包内角钢的回收率及使用率,有效地节约资源,减小原料消耗。
为了实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角钢整形设备,其特点是该设备包括机座、传动机构及整形机构,所述机座用于安装设置整形机构及传动机构;所述整形机构具有纵向设置的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整形机构的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与待整形内角钢啮合转动,实现对角钢本体及齿型的校正。
在上述内角钢整形设备中,可选地,所述机座包括上机座、工作平台及下机座,工作平台上开设有通孔,上机座安装设置在通孔上;下机座为中空箱体,其中安装设置传动机构,工作平台固定于下机座上且整形机构的第二齿轮组与通孔相对。
在上述内角钢整形设备中,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及过度齿轮组,过度齿轮组固定于下机座中,过度齿轮组与减速电机连接,由控制器控制减速电机的启动。
在上述内角钢整形设备中,可选地,所述整形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及轴承座,第一齿轮组固定于轴承座中且与上机座相对运动,第二齿轮组固定于下机座中,且与过度齿轮组啮合,第二齿轮组的齿轮齿顶圆所在平面超出上述的工作平台;所述第一齿轮组具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一整形齿轮,第二齿轮组具有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二整形齿轮,其中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完全啮合,第一整形齿轮、第二整形齿轮与待整形内角钢完全啮合,第二整形齿轮的宽度大于第一整形齿轮的宽度,第二整形齿轮的内侧具有一凸起的轮缘,轮缘的高度与内角钢的内侧边缘高度一致。
在上述内角钢整形设备中,可选地,所述上机座内侧开设有导轨,其侧面开设有贯穿通孔;轴承座上设有螺纹配合的调节手柄,调节手柄由贯穿通孔置于上机座上端面,轴承座的两侧设置有导槽与上机座的导轨配合且相对运动,通过调节手柄可以上下调节轴承座的位置,实现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的间距调整,以满足不同内角钢的校正。
在上述内角钢整形设备中,可选地,所述整形机构还包括一导向轮,导向轮设置于靠近第二整形齿轮的进料端且固定在工作平台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能够将钢卷上拆包下来存在变形内角钢进行二次加工,使其能够恢复成使用之前的状态,这将会极大的提高拆包内角钢的回收率及使用率,进而增加了回收内角钢的使用次数并替代了新制内角钢,进而节省了新制内角钢所需的能源、原料的消耗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现有技术内角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角钢整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角钢整形设备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角钢整形设备的俯视图。
图中:1-机座、11-上机座、12-工作平台、13-下机座、2-传动机构、21-减速电机、22-过度齿轮组、3-整形机构、31-第一齿轮组、311-第一传动齿轮、312-第一整形齿轮、32-第二齿轮组、321-第二传动齿轮、322-第二整形齿轮、33-轴承座、34-调节手柄、35-导向轮、4-待整形内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马钢和菱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马钢和菱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65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