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STM32的工厂自动防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7118.3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2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洪琳子;董效杰;朱杰锋;张士银;刘嵩;陈艳红;秦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科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8B21/16;G08B19/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姜彦 |
地址: | 445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tm32 工厂 自动 防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安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TM32的工厂自动防火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量工厂发生火灾的案例,每次发生火灾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发现,造成火灾的原因有粉尘爆炸、可燃气体爆炸、人为疏漏等,而造成这些爆炸的原因是没有一个智能的防火预警系统,在发生火灾前,让工作人员可以迅速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火灾的发生。现有的厂房内大多安装有消防栓,但是没有安装火灾预警装置,对初期火灾无法进行有效识别,导致火灾蔓延,造成经济损失。如现有工厂采用的火灾预警方案,大都是在固定的地方放置传感器,如烟雾传感器,一旦有火灾发生并产生烟雾,就鸣笛报警并洒水灭火。所述技术方案较为简单,功能比较单一,往往无法分析判断复杂环境下的预警信息,如存在可燃气体泄漏,粉尘浓度过高的复杂环境,任何一个信息异常,均可能导致火灾,上述方案不能立即有效的对火灾预警信息做出预判,预警条件严苛,若无烟雾发生,则不能提前预警,且多个区域间相互隔开,火灾发生时,无法确定具体的火灾地点,人为救援难度较大。本文设计的方案,就以上问题均作了相应改良,可以迅速有效的预判火灾的发生,并确定火灾地点,达到及时救援的目的。
综上所述,工厂采用的火灾预警方案较为简单,功能比较单一,往往无法分析判断复杂环境下的预警信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工厂采用的火灾预警方案较为简单,功能比较单一,往往无法分析判断复杂环境下的预警信息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STM32的工厂自动防火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STM32的工厂自动防火系统,所述基于STM32的工厂自动防火系统设置有:
微控制器;
与微控制器有线相连,用于手机控制及无线信息传输的无线传输单元;
与微控制器有线相连,用于检测可燃气体泄漏的烟雾检测单元;
与微控制器有线相连,用于测量环境温湿度的温湿度采集单元;
与微控制器有线相连,用于远程监控的摄像头监控单元;
与微控制器有线相连,用于火灾发生时预警的声光报警单元;
与微控制器有线相连,用于检测空气中粉尘浓度的PM2.5检测单元;
与无线传输单元,烟雾检测单元、温湿度采集单元、摄像头监控单元、声光报警单元、PM2.5检测单元有线连接,用于给无线传输单元,烟雾检测单元、温湿度采集单元、摄像头监控单元、声光报警单元、PM2.5检测单元供电的所述供电单;
与无线传输单元有线连接,用于接收无线传输单元的数据。
进一步,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包含NRF24L01及HC05无线传输模块;微控制器通过NRF24L01实现与用户主机的无线连接,用以将从微控制器采集到的传感器信息发送给用户主机,HC05输出端与用户主机输入端通过有线直接相连,手机通过无线连接HC05来控制用户主机的工作。
进一步,所述烟雾检测单元包含MQ-2气体检测模块;MQ-2气体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有线直接相连,用以将采集到的气体及烟雾预警信息传输给微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温湿度采集单元包含DHT11模块;DHT11模块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有线直接相连,用以将采集到的温度及湿度信息传输给微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摄像头监控单元,包含无线摄像头模块;所述声光报警模块,包含蜂鸣器及灯光提醒模块;无线摄像头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输入端通过有线直接相连,用以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传输给微控制器;声光报警模块的输入端和微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有线直接相连,用以实现声光报警功能。
进一步,所PM2.5检测单元,包含PM2.5浓度检测模块;PM2.5浓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和微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有线直接相连,用以将采集到的PM2.5的浓度信息传输给微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供电单单元包含LM7805,LM7812线性电源;用于给STM32微控制器及各单元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民族学院;湖北科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民族学院;湖北科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71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蒸汽压缩热泵技术的食堂集中供冷供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联动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