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及其PCB板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7820.X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1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本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4 | 分类号: | H05K7/14;H05K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105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及其 pcb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的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PCB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PCB板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上,特别是红外触摸显示设置。红外触摸显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视和交互平板)的PCB板卡在生产时需安装进红外框中,现有的安装方式均将PCB直接放入触摸框的卡槽中,但存在以下问题:PCB板卡放入触摸框型材的卡槽中,因为板卡与型材的生产会存在一定尺寸公差,故型材卡槽与PCB的接触部分需有留有一定的装配间隙,但是该间隙会导致整机组装后存在机震风险;PCB板卡与触摸框的安装配合部分,为满足PCB板卡定位,预留的间隙不能过大,导致生产过程中,需将板卡对准卡入触摸框较小的槽中,效率较低,且存在卡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PCB板固定装置,能够实现PCB板的快速安装,且防止机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PCB板固定装置,包括设有安装腔的框体、及固定于PCB板上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设有弹性部,PCB板放置于安装腔内,且弹性部与框体的内壁相抵压。
PCB板插入框体内后,通过弹性部固定于框体内,实现PCB板的快速安装,PCB板与框体通过固定支架进行隔离并进行有效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机震。框体内无需专门设置用于安装PCB板的卡槽,安装时无需将PCB板对准卡入框体较小的卡槽中,大大提高安装效率,且避免卡偏的风险。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进一步的是,弹性部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分别位于PCB板两侧。PCB板插入框体内后,通过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固定于框体内,实现PCB板的快速安装,使PCB板固定得更稳固。
进一步的是,固定支架设有卡接部,卡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连接,PCB板设有与卡接部配合的安装孔。固定支架通过卡接部和安装孔的配合固定于PCB板上,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是,第一弹性部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一弹性部的两端均连接有卡接部和第二弹性部,安装孔与卡接部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是,框体的内壁凹设有与弹性部配合的凹槽。使PCB板固定得更稳固。
进一步的是,PCB板放置于安装腔内,且PCB板与框体之间存在间隙。PCB板与框体避免直接接触,进一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机震。
进一步的是,框体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PCB板插口。PCB板通过该PCB板插口插入框体内,便于安装。
进一步的是,固定支架为柔性支架,固定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是,固定支架有两个,两个固定支架沿PCB板的长度方向排布。使PCB板固定得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PCB板和上述的PCB板固定装置,PCB板通过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固定于框体内。
PCB板插入框体内后,通过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固定于框体内,实现PCB板的快速安装,PCB板与框体通过固定支架进行隔离并进行有效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机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PCB板插入框体内后,通过弹性部固定于框体内,实现PCB板的快速安装,PCB板与框体通过固定支架进行隔离并进行有效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机震。框体内无需专门设置用于安装PCB板的卡槽,安装时无需将PCB板对准卡入框体较小的卡槽中,大大提高安装效率,且避免卡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PCB板和PCB板固定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PCB板和固定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PCB板,110.安装孔,20.框体,210.安装腔,220.第一凹槽,230.第二凹槽,240.PCB板插口,30.固定支架,310.第一弹性部,320.第二弹性部,330.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78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发电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复合材料风力发电机组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