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井电缆马笼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9489.5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4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马世彪;熊方明;施宇峰;徐俊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张洋,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井 电缆 笼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井电缆马笼头。
背景技术
在油田测试井的测试现场,需要利用测井电缆马笼头将测井电缆与测井仪器连接起来。现有的测井电缆马笼头上设置有弱点,具体是通过压紧帽将裹有测井电缆外铠的卡锥压紧在测井电缆马笼头的上接头处。当测井仪器遇卡时,利用测试绞车提供的机械拉力使测井电缆在卡锥处被拉断,实现测井电缆与测井电缆马笼头的分离。
但是,当测井较深或井况复杂或测井电缆本身存在相对弱点时,测试绞车提供的机械拉力会造成测井电缆在中间弱点处断裂而不是在测井马笼头预留弱点处断裂,造成测井电缆马笼头顶端留有测井电缆残留,给后续事故处理造成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井电缆马笼头,包括:主体、弱点剪切销和剪切锥套;
其中,所述弱点剪切销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壁内,所述剪切锥套与所述主体连接并通过所述弱点剪切销固定;所述主体内和所述剪切锥套内均设置有供测井电缆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和所述剪切锥套均为柱状结构;
所述主体内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剪切锥套内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剪切锥套套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测井电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的第一弱点剪切销安装孔;所述剪切锥套上设置有第二弱点剪切销安装孔;
所述弱点剪切销穿过所述第一弱点剪切销安装孔,安装在所述第二弱点剪切销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套;
所述保护套套设在所述主体安装有所述弱点剪切销处的外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锁定装置;
其中,所述主体上开设有第一锁定装置安装孔,所述保护套上开设有贯穿所述保护套的第二锁定装置安装孔;
所述锁定装置穿过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安装孔安装在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安装孔内,所述保护套通过所述锁定装置固定在所述主体安装有所述弱点剪切销处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包括:剪切锥套安装孔和容置孔;
所述剪切锥套安装孔和所述容置孔同轴设置,所述容置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剪切锥套安装孔;
所述剪切锥套套设在所述剪切锥套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剪切锥套的外直径与所述剪切锥套安装孔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容置孔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弱点剪切销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弱点剪切销均匀设置在所述主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井电缆马笼头,该测井电缆马笼头包括:主体、弱点剪切销和剪切锥套。其中,所述弱点剪切销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壁内,所述剪切锥套与所述主体连接并通过所述弱点剪切销固定;所述主体内和所述剪切锥套内均设置有供测井电缆穿过的通孔。该测井电缆马笼头通过设置有弱点剪切销,且剪切锥套与主体通过该弱点剪切销固定连接,当发生测井仪器遇卡打捞事故时,通过切断弱点剪切销,使剪切锥套与主体分离,从而使电缆从测井电缆马笼头中脱出,进而保护了电缆,有利于打捞事故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测井电缆马笼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测井电缆马笼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主体; 11-第一锁定装置安装孔;
12-第二锁定装置安装孔; 20-弱点剪切销;
30-剪切锥套; 40-保护套;
50-锁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首"、"尾"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94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