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相立绕磁集成电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0009.7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0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宾;胡维生;仇亮安;李福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兆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4 | 分类号: | H01F27/24;H01F2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300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相 立绕磁 集成 电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抗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单相立绕磁集成电抗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又称电源调整器,根据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用途可分为独立型电源用和并网用二种,把将交流电能变换成直流电能的过程称为整流,把完成整流功能的电路称为整流电路,把实现整流过程的装置称为整流设备或整流器。
而在光伏逆变器中,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效率的高低与逆变器自身的损耗成反比。光伏逆变器的损耗主要体现在三大部分:功率管、磁性元件(变压器和电抗器)、连接导线。在中功率(20-80KW)三相光伏逆变器在直流侧会用到升压电抗器,每一路直流输入都需要。一般为2-6路直流,则电抗器也需要2-6台。
而现有技术的电抗器(如图1和图2所示),由上轭铁10、下轭铁11、左芯柱12、右芯柱13、左线圈14和右线圈15组成,其中左线圈14与右线圈15串联,从而组成一台独立的电抗器,采用上述电抗器存在以下缺点:电抗器的部件比较多、损耗比较大;左、右线圈的绕线方式为多层平绕,生产效率低故障率高,左、右线圈的层间绝缘极易击穿;电抗器的总损耗主要由左、右铁芯及左、右线圈损耗组成,占逆变器总损耗的40%左右,从而使光伏逆变器的效率较低。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损耗较低、整体重量较轻、提高了光伏逆变器的效率和整体尺寸较小的单相立绕磁集成电抗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损耗较低、整体重量较轻、提高了光伏逆变器的效率和整体尺寸较小的单相立绕磁集成电抗器。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单相立绕磁集成电抗器,包括上轭铁和下轭铁,在所述上轭铁和下轭铁之间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芯柱,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相邻的芯柱之间设有隔磁芯柱,在每一个芯柱上缠绕有线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上轭铁和下轭铁之间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2个芯柱,在2个芯柱之间设有隔磁芯柱,所述隔磁芯柱的上端设置在上轭铁上,所述隔磁芯柱的下端设置在下轭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线圈从上至下立绕在芯柱上,所述线圈的进线端设置在芯柱的上端,所述线圈的出线端设置在芯柱的下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线圈的进线端上开设有进线接线孔,在所述线圈的出线端上开设有出线接线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上轭铁和下轭铁之间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芯柱,并且在两个相邻的芯柱之间设有隔磁芯柱,采用此种结构不但降低了损耗,并且使整体结构尺寸较小,重量较轻,进一步提高了光伏逆变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单相立绕磁集成电抗器,包括上轭铁100和下轭铁200。
在上轭铁100和下轭铁200之间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芯柱300、400,在两个相邻的芯柱300、400之间设有隔磁芯柱700,在芯柱300、400上缠绕有线圈500、600。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轭铁100和下轭铁200之间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2个芯柱300、400,在2个芯柱300、400之间设有隔磁芯柱700,隔磁芯柱700的上端设置在上轭铁100上,隔磁芯柱700的下端设置在下轭铁200上。
由于电路及磁路关系,两者同时工作时磁路在隔磁芯柱700上会相互抵消,能够降低铁芯的损耗,从电气上实现了两台电抗器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电抗器相比损耗及重量下降20%以上,整体结构尺寸下降约三分之一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兆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兆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00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炭基酸性土壤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