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的门顶或窗顶横梁水泥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0053.8 | 申请日: | 2016-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4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周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灿辉 |
主分类号: | E04C3/29 | 分类号: | E04C3/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42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横梁 水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的门顶或窗顶横梁水泥条。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改了小楼房,而在建房时门和窗户是避免不了的,而预留的门或窗口那么大,门顶或窗顶需要有专门的支撑物来支撑墙体的重量,于是就出现了横梁水泥条,但是传统的横梁水泥条,做工非常简单粗糙,只是用水泥掺杂石子搅拌用钢筋定型,这样的水泥条存在一低昂的安全隐患,不易固定,容易毁坏,防水性很差,抗压减震能力也很差,而且在架设水泥条的时候,不管是人工还是机器都很麻烦,都需要借助工具来将其连接或绑起,工人在安装门或窗时,需要借助尺子来进行测量安装,而且在对水泥条进行粉刷时不太顺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制的门顶或窗顶横梁水泥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稳定性差,容易渗水,减震抗压性差,移动不便的问题,使水泥条更稳定,减震抗压,方便移动,使用寿命更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的门顶或窗顶横梁水泥条,包括第一水泥层、第二水泥层、硅酸钙板、限位墩、缓冲软垫、钢板、新墙体层、细孔、本体、刻度尺、凹槽和把手;所述本体分别由所述第一水泥层、所述第二水泥层、所述硅酸钙板、所述钢板和所述新墙体层组成,所述第一水泥层的底端固定设有所述钢板,所述钢板的底端设有所述第二水泥层,所述第二水泥层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均设有所述把手,所述第二水泥层的底端固定设有所述新墙体层,所述新墙体层的底端固定设有所述硅酸钙板,所述本体底端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限位墩,所述硅酸钙板与所述限位墩的底部均设有所述缓冲软垫,所述本体的正面上均匀设有所述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新墙体层由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炉渣、竹炭材料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泥层和所述第二水泥层内均交叉设有钢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把手与所述凹槽处在同一水平面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种预制的门顶或窗顶横梁水泥条,通过设有钢板来增强水泥条的刚性,通过设有新墙体层,使水泥条具有质轻、隔热、隔音、保温、无污染等特点,通过设有硅酸钙板,有利于在水泥条上开孔、开槽,打钉,从而有利于门和窗户的安装,通过设有缓冲软垫,来减震并保护水泥条以及门窗,通过设有刻度尺方便了门窗安装的测量,通过设有凹槽以及把手方便了水泥条的移动,通过设有限位墩方便了水泥条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第一水泥层;2、第二水泥层;3、硅酸钙板;4、限位墩;5、缓冲软垫;6、钢板;7、新墙体层;8、细孔;9、本体;10、刻度尺;11、凹槽;1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的门顶或窗顶横梁水泥条,包括第一水泥层1、第二水泥层2、硅酸钙板3、限位墩4、缓冲软垫5、钢板6、新墙体层7、细孔8、本体9、刻度尺10、凹槽11和把手12;本体9分别由第一水泥层1、第二水泥层2、硅酸钙板3、钢板6和新墙体层7组成,第一水泥层1的底端固定设有钢板6,钢板6增强了水泥条的刚性,钢板6的底端设有第二水泥层2,第二水泥层2的两侧均设有凹槽11,凹槽11用于方便设置把手12,凹槽11的内部均设有把手12,方便水泥条的搬运,第二水泥层2的底端固定设有新墙体层7,使水泥条具有质轻、隔热、隔音、保温、无污染等特点,新墙体层7的底端固定设有硅酸钙板3,有利于在水泥条上开孔、开槽,打钉,从而有利于门和窗户的安装,本体9底端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墩4,有利于水泥条的稳定,硅酸钙板3与限位墩4的底部均设有缓冲软垫5,缓冲软垫5起到抗压减震的作用,有利于对门窗的保护,本体9的正面上均匀设有细孔8,有助于对水泥条的粉刷。
进一步的,新墙体层8由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炉渣、竹炭材料构成,使水泥条更轻,隔热、隔音,节能环保。
进一步的,第一水泥层1和第二水泥层2内均交叉设有钢丝,有助利于提高水泥条的整体性。
进一步的,把手12与凹槽11处在同一水平面内,有利于水泥条与墙体的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灿辉,未经周灿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00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铝合金Truss架反头
- 下一篇:一种用于钢骨混凝土的变截面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