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灯泡的启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1609.5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2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军;华猛;吴晨辉;顾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泡 启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机应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燃油发电机冷灯泡的启动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边远区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外工作与流动作业量的增长,小型便携式燃油发电机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便携式燃油发电机是以燃油机为原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的动力机械。燃油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经过整流电路转换成约400V左右的直流电压,再经过逆变电路输出通用的230V、50HZ的交流电,以供用户使用。然而,燃油发电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过热、欠压、用电设备短路等情况,发电机控制系统会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般的,负载(用电设备等)出现短路情况时,易造成短路电流过大,超过设备元器件额定电流值,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烧坏发电机和负载。发电机检测到短路情况后,将中止输出电压,停止工作。以5KW燃油发电机为例,输出电压为230V,额定电流为I=P/U=5000/230=21.7A,以2倍的冗余量计算,即,最大电流为21.7*2=43.4A时,当发电机控制系统检测到的电流大于43.4时,则判定所接负载发生了短路,发电机将停止共走,以保护发电机和负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电机常接的负载设备为照明设备,发电机负载端接白炽灯。传统的白炽灯是将电阻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光源设备。白炽灯的电阻丝具有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逐步增大的特性。冷却状态下,电阻值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热平衡时达到额定功率(60W,100W,200W等)。因此,白炽灯刚接入时,因电阻小会造成电流很大,容易被误判为短路,从而触发燃油发电机启动短路保护,发电机熄火,接入灯泡照明失败。但白炽灯的电阻丝阻值随着电流的持续增加而增加,大电流持续时间只是瞬间,发电机的短路保护动作属于错误判断,因此,无法启动白炽灯,无法提供照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冷灯泡的启动装置,在电流采样电路中增加一路输出,将采集到的电流信息输出至微处理器控制单元中,并且能够在进行短路保护后,微处理器控制单元进一步对冷灯泡是真正短路还是加载冷灯泡进行识别和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灯泡的启动装置,包括电流采样电路、微处理器控制单元、IGBT工作回路以及设于IGBT工作回路中的冷灯泡,所述电流采样电路与微处理器控制单元相连接,将采集到的电流信息输出至微处理器控制单元;所述微处理器控制单元与IGBT工作回路相连接,根据所述电流信息控制IGBT工作回路,启动冷灯泡。
优选地,所述IGBT工作回路包括IGBT驱动芯片、数个IGBT和数个反相器,所述IGBT通过反相器与所述IGBT驱动芯片连接。
优选地,所述IGBT的栅极与反相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IGBT驱动芯片与微处理器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控制单元控制IGBT驱动芯片进而驱动相应的IGBT导通或关断。
优选地,所述IGBT数量为4个,每两个IGBT一组且每组控制一相交流电输出。
优选地,所述IGBT源极与漏极之间设有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冷灯泡的启动装置还包括模数转换电路,所述电流采样电路通过模数转换电路与微处理器控制单元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冷灯泡的启动装置还包括燃油发电机,以及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学习PID控制器,所述PID控制器与然后发电机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冷灯泡的启动装置还包括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与燃油发电机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灯泡的启动装置通过在电流采样电路中增加一路输出,将采集到的电流信息输出至微处理器控制单元,在硬件电路进行短路保护后,微处理器控制单元进行设备真正短路还是加载冷灯泡的识别和处理,能够有效的执行保护动作,保护发电机和冷灯泡设备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油发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IGBT工作回路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冷灯泡启动流程图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学习PID控制器控制燃油发电机启动冷灯泡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16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