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排水沥青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1938.X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5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曹东伟;吴赞平;李明亮;茅荃;范勇军;雷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汤财宝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排水 沥青路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排水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排水沥青路面是一种新型沥青路面结构,由单一粒径碎石按照嵌挤机理形成的骨架-空隙结构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组成,具有排水、降噪和抗滑等功能,能够显著增加雨天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排水沥青路面的排水功能主要依靠排水沥青层混合料内部空隙,特别是联通空隙,使得降落在路表的雨水能够快速的进入排水沥青层,进行竖向渗透,并在路面横坡的作用下进行横向排水,最终通过应急车道到达排水边沟。在混合料内部的连通空隙畅通的情况下,雨水在路表停滞时间很短,路面基本无水膜存在。而路面表面集料在车轮磨耗下,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加上自然原因(比如大风)将泥土、灰尘带入到路表面,从而引起混合料空隙堵塞,使得排水沥青层减弱或丧失排水功能,特别是由于应急车道排水功能的减弱或丧失,会使得雨水在行车道及超车道集聚,无法排出,从而使得路面发生水损害,降低路面耐久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应急车道的排水沥青路面的混合料空隙易堵塞,导致雨水排放不顺畅、易积聚破坏路面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铺设的防堵结构层、排水沥青层、中面层、下面层、基层、底基层和路基,所述防堵结构层与所述排水沥青层宽度相等。
其中,所述防堵结构层由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和集料组成,厚度为1~1.5cm,渗水系数为0~2100ml/min,路面摆值为60~65。
其中,所述排水沥青层采用开级配排水沥青混合料铺设,空隙率为17~23%,渗水系数为3600~6000ml/min。
其中,所述中面层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铺设,厚度为0~8cm;所述下面层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铺设,厚度为8~10cm;所述基层为骨架密实型半刚性基层或柔性基层,厚度为30~50cm;所述底基层采用半刚性稳定粒料铺设,厚度为15~25cm。
其中,所述排水沥青层为单层结构,厚度为3~5cm。
其中,还包括防水粘结层,所述防水粘结层设置于所述中面层和所述排水沥青层之间。
其中,所述防水粘结层为改性乳化沥青层,洒布量为0.3~0.6kg/m2。
其中,所述防水粘结层为改性热沥青层,洒布量为1.5~1.8kg/m2
其中,所述防水粘结层为应力吸收层。
其中,所述排水沥青层为双层结构,厚度为8~13cm。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具有防堵功能的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在排水沥青层表面铺设防堵结构层,与排水沥青层相结合,能够防止灰尘进入排水沥青层空隙内,保障空隙连通不被堵塞,防止了由于应急车道排水沥青层空隙堵塞而致使行车道和超车道排水沥青层集聚雨水、水损害,保证了排水沥青层排水畅通,同时提高了排水沥青层功能耐久性,且其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实用性强,可以在工程上广泛应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防堵功能的排水沥青路面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防堵结构层;2:排水沥青层;3:中面层;4:下面层;5:基层;6:底基层;7:路基;8:防水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19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GBT技术的软启动器电路
- 下一篇:一种散热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