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4168.4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2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冯雪松;祝娟;宋洋;邓晓岚;陈再兴;丁勇;袁明美;王守云;张雨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潘宏伟 |
地址: | 1101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有效成分 提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要提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通常采用煎煮法,即在提取罐中加入中药成分和饮用水,通过加热媒质进行煎煮,使得中药有效成分溶解于水中形成药液,但是目前的提取是将多种中药混合在一起煎煮,由于每种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性,有些需要煎煮的时间长,有些仅仅在煎煮完成时加入稍微熬煮片刻即可,同时煎煮造成有些中药药性没有完全释放,有些中药药性被破坏,使得最终药液的药效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种中药同时煎煮造成不同种类中药的药性不能完全释放或被破坏,使得最终药液药效降低的问题。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包括:
提取桶、桶盖和混液桶,提取桶和桶盖能够密封盖合;
提取桶包括外桶和内桶,外桶和内桶之间设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外桶和内桶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多个熬煮区,任意相邻的两个隔板对应设有滑轨,每个熬煮区对应的外桶桶壁上均设有开口,每个开口中均插入滤网,滤网的两侧限位于滑轨中,并相对于滑轨滑动,每个熬煮区中滤网与外桶底面之间的桶壁上均设有出渣口,内桶的内壁上设有多圈电热线,电热线通过温控器连接电源;
桶盖的上方设有第一多通接头,第一多通接头一端连接进水管,另一端连接多个进水分管,多个进水分管均穿过桶盖,并可插入相应的熬煮区中,每个进水分管的管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喷射孔;
每个熬煮区对应的外桶底部分别连接出液分管,出液分管通过第二多通接头连接出液管,出液管通过水泵连接混液桶的进液管,混液桶中设有转轴,转轴伸出端混液桶的一端连接电机的输出端,混液桶中的转轴上设有搅拌叶片,混液桶的底部设有出液口。
优选的,隔板为6个,并均匀分布在外桶和内桶之间,分隔出6个熬煮区。
优选的,滤网的形状与对应熬煮区横截面的形状相同。
优选的,每个开口上均设有密封条。
优选的,进水分管为6个。
优选的,每个进水分管上均设有进水阀门。
优选的,每个出液分管上均设有出液阀门。
优选的,每个滤网上设有拉手。
优选的,每个出渣口21均配有相应的密封塞。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装置,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使需要熬煮不同时间的中药材分别置于不同的熬煮区进行药材的煎煮,控制各个药材所需的熬煮时间,最大限度的保证药材药性的释放,将每种药材熬煮的药液通过各自的出液分管输送至混液桶进行最后的药液混合,部分药材还可多次加水熬煮,多次药液混合提高最终药剂药效;进水分管上的喷射孔还可对煎煮后的提取桶内部进行冲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装置提取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装置桶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装置滤网连接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桶盖,11-第一多通接头,12-进水管,13-进水分管,14-进水阀门,2-外桶,21-出渣口,3-内桶,31-电热线,4-隔板,41-滑轨,42-滤网,43-拉手, 5-出液分管,51-出液阀门,6-第二多通接头,7-出液管,8-水泵,9-混液桶,91-转轴,92-电机,93-搅拌叶片,94-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包括提取桶、桶盖1和混液桶9,提取桶和桶盖1能够密封盖合;提取桶包括外桶2 和内桶3,外桶2和内桶3之间设有6个隔板4,6个隔板4将外桶2和内桶3 之间的空间分隔为6个熬煮区,任意相邻的两个隔板4对应设有滑轨41,每个熬煮区对应的外桶2桶壁上均设有开口,每个开口中均插入滤网42,滤网42 的两侧限位于滑轨41中,并相对于滑轨41滑动,每个熬煮区中滤网42与外桶2底面之间的桶壁上均设有出渣口21,内桶3的内壁上设有多圈电热线31,电热线31通过温控器连接电源。
桶盖1的上方设有第一多通接头11,第一多通接头11一端连接进水管12,另一端连接6个进水分管13,6个进水分管13均穿过桶盖1,并可插入相应的熬煮区中,每个进水分管13的管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喷射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未经中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41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