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色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7777.5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1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黄定镜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鸿毅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32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双色注塑模具采用双色注射的成型工艺将两种不同颜色或不同种类的塑胶材料制成不同色彩或外表软硬程度不同的成品,由于这种成型工艺如下几个优点:可以使得产品满足部分透光性要求,例如电源开关、手机按键、汽车开关等,要求LED部分能够透光;可以改善手感,一些手持产品与用户接触部分比较柔软、舒适,容易握持;便于产品局部区域的电镀要求,常用于手机按键,例如将电镀部分做成ABS,不需电镀部分做成PC或其它材料;可以增加产品美感,例如一些双色按键及外观件的LOGO,既美观又不易掉色;便于手机、MP3、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上盖与视窗一体成型。从而使得双色注塑模具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品、装饰件、电子产品、及汽车零部件的制造。
常见的双色模具通常包含有一个公模和一个母模,并且,在公模和母模之间形成多个成型腔。该双色模具的注塑成型过程通常分两个阶段完成,即先由一次注塑成半成品,公模在注塑机面板的带动下旋转180度后合模,再在半成品的基础上由进行二次注塑成型,最终完成整个塑胶制品的生产。
但是,传统的双色注塑模具的动模大多数采用在竖直平面旋转的转阶段方式,即两次注塑口都设置在同侧,公模和母模之间形成多个成型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经过一次注塑后需要旋转位置进行二次注塑,此时处于底层的成型腔与高层的成型腔位置对调,这种旋转方式容易使得一次注塑成型的半成品从型腔中脱落,对于重量大的产品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双色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确保在一次注塑成型后的半成品在旋转过程不易脱落,便于二次注塑合模的顺利完成,并在日常清洗、维护、保养时方便快捷。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包括:
控制器;
机架;
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旋转机构;
设于所述旋转机构上的第一公模板及第二公模板;以及
分别与所述第一公模板及第二公模板相对设置的第一母模板及第二母模板,
其中,所述第一公模板及第二公模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母模板及第二母模板选择性地相合以分别形成第一成型腔及第二成型腔,所述第一公模板及第二公模板背靠背地设置成公模板组件,所述公模板组件可在所述旋转机构的驱动下绕其纵向中心轴线选择性地旋转,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机架包括:
支撑架;以及
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板,
其中,所述支撑板呈水平状态,所述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优选的是,所述旋转机构包括:
驱动电机;
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接的变速箱;以及
与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相接的旋转盘,其中,所述旋转盘的上表面呈水平状态。
优选的是,所述变速箱设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关于所述公模板组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公模板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母模板及第二母模板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一母模板可在所述第一导轨上往复滑动以形成所述第一成型腔,所述第二母模板可在所述第二导轨上往复滑动以形成所述第二成型腔。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杆及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设于所述第一导轨的左侧,所述第二安装杆设于所述第二导轨的右侧,所述第一安装杆上固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母模板往复滑移的至少一根第一气缸,所述第二安装杆上固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母模板往复滑移的至少一根第二气缸。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的顶部与所述旋转盘的顶部相齐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在一次注塑成型后的半成品在旋转过程不易脱落,便于二次注塑合模的顺利完成,并在日常清洗、维护、保养时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实施例中双色注塑模具处于一次注塑后分模旋转过程中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实施例中双色注塑模具处于二次注塑合模过程中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鸿毅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鸿毅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77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