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辣木油脂的萃取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8822.9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7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熊莉娟;黄友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河谷辣木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10 | 分类号: | C11B1/10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53110 | 代理人: | 叶健 |
地址: | 661100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文汇***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脂 萃取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萃取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辣木油脂的萃取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亦称抽提,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即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冶金、食品等工业,通用于石油炼制工业。辣木作为蔬菜和食品有增进营养,食疗保健的功能;也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等方面,被誉为“生命之树”,“植物中的钻石”。现有的萃取装置萃取效率低,萃取溶剂耗量大,同时转鼓高速旋转时,会导致离心萃取器振动,转速越大则振动越严重,从而限制了转鼓的转速,使得轻重相的混合和分离效果不够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辣木油脂的萃取分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辣木油脂的萃取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辣木油脂的萃取分离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左侧设有辣木进口,所述外壳右侧设有萃取溶剂进口,所述外壳顶部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通过转动轴连接外壳内腔的转鼓,所述转鼓外壁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外壁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转鼓底部开有孔洞,所述转鼓底部设有叶轮,且叶轮套接在转动轴上,所述转鼓下部外壁设有螺旋叶片组,所述螺旋叶片组上开有通孔,所述转鼓内腔顶部设有导管,所述外壳内腔上部设有环形收集室,所述环形收集室右侧底部设有出口,所述外壳 的内壁上部和下部均设有第一磁铁,所述转鼓的外壁上部和下部均设有第二磁铁。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同极设置,所述第一磁铁的数量至少为3块,所述第一磁铁在外壳1的内壁呈环形阵列等距离设置,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的数量至少为4个,所述减震弹簧在轴承外壁呈环形阵列等距离设置,所述减震弹簧两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轴承的外壁和外壳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组的数量至少为12片,所述螺旋叶片组的叶片倾斜角度为5度至8度。
优选的,所述通孔在螺旋叶片组的叶片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螺旋叶片组相邻的叶片上通孔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组和外壳内腔的间距为1毫米至5毫米。
优选的,所述导管外伸至环形收集室内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辣木油脂的萃取分离装置,转鼓下部外壁设有螺旋叶片组,所述螺旋叶片组上开有通孔,外壳内壁设有第一磁铁,转鼓外壁设有第二磁铁,转鼓外壁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轴承,轴承外壁设有减震弹簧,能降低转鼓高速旋转时产生的震动,防止震动过大导致转鼓和外壁发生碰撞,提高转鼓旋转速度使轻重相的混合和分离效果更好,螺旋叶片组可以大幅提高辣和萃取溶剂搅拌混合效果,可以增加辣木内油脂和萃取溶剂之间的接触时间,增加辣木油脂在萃取溶剂内的溶解度,提高了萃取溶剂对辣木油脂的萃取效率,降低了萃取溶剂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辣木进口、3萃取溶剂进口、4转鼓、5螺旋叶片组、6 通孔、7转动轴、8叶轮、9孔洞、10电动机、11导管、12收集室、13出口、14第一磁铁、15第二磁铁、16减震弹簧、17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河谷辣木产业有限公司,未经红河谷辣木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88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