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常通电池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9395.6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3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谭晓豫;朱长松;康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尔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葛青,朴渊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电 连接 装置 | ||
1.一种常通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部,在内部具有电绝缘地收纳电池的电池收纳空间;
导电的负极基座,固定于所述电池收纳空间的一侧壁面,在所述负极基座的面向电池收纳空间的表面设置有与电池负极弹性抵接的导电的负极弹簧;
导电的正极基座,固定于所述电池收纳空间的与所述负极基座相对的另一侧壁面,并且设置有与该正极基座电连接的导电的正极弹簧;
负极输出端及正极输出端,分别经由负极基座与正极基座向外部提供电池的电源,
在所述负极弹簧的作用下,电池正极与所述正极弹簧抵接,
在所述正极弹簧受到的来自电池正极的按压力大于其弹性恢复力的状态下,所述正极弹簧从电池收纳空间侧被推入所述正极基座,
在所述正极弹簧受到的来自电池正极的按压力小于其弹性恢复力的状态下,所述正极弹簧的一部分从所述正极基座朝向电池收纳空间侧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通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弹簧是扭簧,包括:
螺旋状的主体部,配置在所述正极基座的背对电池收纳空间的一侧;
固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伸出,固定在所述正极基座;
活动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伸出,经由设置在所述正极基座的开口与电池正极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常通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是在正极基座的电池正极抵接区域设置的狭长的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常通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部包括弯曲的弓形部,所述弓形部的最突出部与电池正极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常通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部的最末端成为折线部,能够在所述开口的一端与正极基座抵接。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常通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基座在靠近电池收纳空间的底面的下边缘具有朝向背对电池收纳空间的方向弯曲延伸的收容部,收容支承所述扭簧的主体部,
所述正极基座的背对电池收纳空间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扭簧的固定部卡合的卡合部。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常通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
所述负极基座和所述正极基座固定于所述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包覆所述内壳体的外周,
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留有空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常通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
所述负极基座和所述正极基座固定于所述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包覆所述内壳体的外周,
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留有空间。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常通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极输出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之间还并联连接有电容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常通电池连接装置、
使用所述常通电池连接装置所提供的电池电力的功能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尔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舒尔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939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胺液消泡加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模拟深锥浓密机给料过程的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