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流沉沙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72214.5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2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学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云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88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流 沉沙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流沉沙池。
背景技术
水土保持中的沉沙池一般和排水沟相连,排水沟中的水流往往携带大量泥沙,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沉沙池通过对水流携带的泥沙进行沉降,雨后对沉沙池内的泥沙进行定期清理,将泥沙进行利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地资源浪费,控制水土流失。然而,目前大多数沉沙池水流由进水口至出水口基本位于同一直线上,当水流量较大时,挟泥沙水流迅速流过,水流流速大,在沉沙池中滞留时间较短,沉沙能力相对来说较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沉沙效果也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流沉沙池,从而解决了传统沉沙池沉沙能力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缓流沉沙池,包括沉沙池,在沉沙池的侧壁和底部左右交替地设有两道以上连通的凹槽,在每道凹槽内插入有隔板,且隔板的一端与沉沙池的侧壁之间预留有空隙;在沉沙池的进水口处连接有缓流装置,所述缓流装置包括连续连接的下滑部、弧形部和末端,整体呈鱼钩状,所述末端伸向下滑部且与下滑部之间留有开口,并该开口的宽度小于弧形部所围合成的空腔的最大尺寸;所述缓流装置的断面形状为内凹的弧形板;所述沉沙池的底板上还固连有挡沙板,所述挡沙板与空隙的位置相对应,并所述挡沙板的长度与空隙的宽度一致,并所述挡沙板的高度不超过隔板高度的一半。
这样,由沉沙池的进水口流入的水流,经下滑部、弧形部和末端后,通过沿缓流装置的回旋作用,使得水流将动能转换成势能而耗散,使得斜冲下的水流变为垂直下落的水流,减小水流横向速度,进而降低水流在沉沙池中的横向速度,以利于沉沙。挡沙板可以很好的防止空隙出快速水流带走沉沙。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高度与沉沙池的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水流缓慢,沉沙效果好,沉沙能力强,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
一种缓流沉沙池,包括沉沙池,在沉沙池1的侧壁和底部左右交替地设有两道以上连通的凹槽3,在每道凹槽3内插入有隔板2,且隔板2的一端与沉沙池1的侧壁之间预留有空隙4;在沉沙池1的进水口处连接有缓流装置5,所述缓流装置5包括连续连接的下滑部51、弧形部52和末端53,整体呈鱼钩状,所述末端53伸向下滑部51且与下滑部51之间留有开口54,并该开口54的宽度小于弧形部52所围合成的空腔的最大尺寸;所述缓流装置5的断面形状为内凹的弧形板;所述沉沙池1的底板上还固连有挡沙板6,所述挡沙板6与空隙4的位置相对应,并所述挡沙板6的长度与空隙4的宽度一致,并所述挡沙板6的高度不超过隔板2高度的一半。
这样,由沉沙池1的进水口流入的水流,经下滑部51、弧形部52和末端53后,通过沿缓流装置5的回旋作用,使得水流将动能转换成势能而耗散,使得斜冲下的水流变为垂直下落的水流,减小水流横向速度,进而降低水流在沉沙池中的横向速度,以利于沉沙。挡沙板6可以很好的防止空隙4出快速水流带走沉沙。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2的高度与沉沙池1的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水流缓慢,沉沙效果好,沉沙能力强,易于推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云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威海云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722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