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延机主冷辊水温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72866.9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7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郭景松;郭晓春;魏贤;郭晓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松德新材料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1/52 | 分类号: | B29C41/52;B29C41/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伍传松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主 水温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温控制系统,特别是指一种流延机主冷辊水温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流延机、淋膜机、热复合机等热塑料加工机械,需要使高温塑料熔体从模头流延出来到出主冷辊这一段接触面积中,迅速冷却到规定温度,而且主冷辊表面的温度变化不能超过1摄氏度,所以这需要对水温控制系统有极高要求。常规水温控制,使用温控表,电磁阀,热电偶进行控制,对水流量、热交换量的控制都是极其模糊的,所以控制精度不高。所以需要开发一种高精度的水温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延机主冷辊水温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流延机主冷辊水温控制系统,包括冷水塔、冷水池、冷冻机、温控表以及电动三通阀,该冷水池设置在冷水塔的下方用于回收冷水塔冷却后的水量,所述冷冻机通过两条水道连接主冷辊的进口和出口以构成内循环水路,冷水池连接有水泵M3并且该水泵M3分别输出冷水池的水量至冷冻机进水口和主冷辊进水口,冷冻机至主冷辊的送水管道设置有水泵M1,主冷辊至冷冻机的回水管道设置有水泵M2,电动三通阀设置在回水管道且其第三端进水口与送水管道连通,电动三通阀的出水口还通过管道连接至冷水塔以回收热水;所述温控表连接有检测内循环水路水温的热电偶,并通过PID闭环控制电动三通阀的工作控制内循环水路的水温。
进一步,所述水泵M3与冷冻机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手动阀门,水泵M3与主冷辊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手动阀门,所述水泵M1与冷冻机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三手动阀门,水泵M2与电动三通阀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手动阀门,所述冷水塔与电动三通阀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五手动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流延机主冷辊水温控制系统安装简单,双闭环控制的精度高,而且冬夏季区分,在一些气候条件特殊地区也适用,冬夏季区分节约用电量,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流延机主冷辊水温控制系统的水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延机主冷辊水温控制系统,包括冷水塔、冷水池、冷冻机、温控表以及电动三通阀,该冷水池设置在冷水塔的下方用于回收冷水塔冷却后的水量,所述冷冻机通过两条水道连接主冷辊的进口和出口以构成内循环水路,冷水池连接有水泵M3并且该水泵M3分别输出冷水池的水量至冷冻机进水口和主冷辊进水口,冷冻机至主冷辊的送水管道设置有水泵M1,主冷辊至冷冻机的回水管道设置有水泵M2,电动三通阀G设置在回水管道且其第三端进水口与送水管道连通,电动三通阀的出水口还通过管道连接至冷水塔以回收热水;所述温控表连接有检测内循环水路水温的热电偶L,并通过PID闭环控制电动三通阀的工作控制内循环水路的水温。
具体的,所述水泵M3与冷冻机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手动阀门K1,水泵M3与主冷辊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手动阀门K2,所述水泵M1与冷冻机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三手动阀门K3,水泵M2与电动三通阀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手动阀门K4,所述冷水塔与电动三通阀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五手动阀门K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1)夏季气温较高,外围水温高,所以需要制冷。手动打开M1,M2,M3,冷冻机,冷水塔,温控表。打开第一手动阀门,三手动阀门K3,第四手动阀门K4。关闭第二手动阀门K2,第五手动阀门K5。此时水路为内循环运行,设定冷冻机的冷却温度,和内循环水路温度。需要冷却的水温由冷冻机自动控制,内循环的水温由温控表,热电偶检测,电动三通阀进行PID闭环控制。
(2)冬季气温较低,外围水温较低。这时不需要制冷,直接将外部的冷水输入即可。手动打开M1,M3电机,冷水塔,第二手动阀门K2,第五手动阀门K5。关闭第一手动阀门K1,三手动阀门K3,第四手动阀门K4。设定温控表的温度。水温由温控表,热电偶检测,电动三通阀进行PID闭环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PID闭环控制所基于的计算公式:
Q=C*M*T,其中(Q为热交换的量,C为比热容,M为体积,T为温度);
所以计算水的流量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松德新材料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山松德新材料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728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