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杠杆式脱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76083.8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8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麟;施志猛;李明;苗蓓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通畅汽车电子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33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4302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杠杆 脱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杠杆式脱模机构,属于注塑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注塑加工领域,现有技术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抽芯脱模的机构,但是对于具体的产品的构造和具体的模具构造,抽芯脱模机构并不能通用,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合适的脱模机构,以完成工件的脱模作业。如果抽芯脱模机构设计不够巧妙,不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操作难度较大,不利于加工效率的提高。
如图1所示的一种注塑加工的工件,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工件的脱模方向,但是空间上存在两处抽芯孔,抽芯孔的轴线与脱模方向不平行,具有一定夹角,在工件沿脱模方向移动时,抽芯孔中的模芯部分会阻挡工件脱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使用抽芯式脱模机构,在工件沿脱模方向脱模的同时,抽芯机构带动抽芯块脱离抽芯孔。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抽芯机构虽然多种多样,却并能完全适应本产品的结构,且现有技术中的抽芯机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导致注塑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杠杆式脱模机构,能够方便地实现工件的脱模作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杠杆式脱模机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杠杆式脱模机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于下模上方,所述下模上设有一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连接有第一杠杆,第一杠杆的中部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一杠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驱动臂和第一限位臂,第一驱动臂的下端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下端压在底座上,压缩弹簧的上端抵在第一驱动臂的底部;所述下模上还设有复位杆和第一抽芯杆,复位杆的上端连接在上模的底部,复位杆的下端压在所述第一驱动臂上;第一抽芯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抽芯块,第一抽芯杆的下端压在第一限位臂上。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连接有第二杠杆,第二杠杆的中部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杠杆的两端分别为第二驱动臂和第二限位臂,第二驱动臂的底部压在所述压缩弹簧上;第二驱动臂的顶部抵在所述复位杆的下端;所述下模上还设有第二抽芯杆,第二抽芯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抽芯块,第二抽芯杆的下端压在第二限位臂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抽芯杆平行于第一抽芯杆。
优选地,所述第二杠杆与第一杠杆对称地布置在复位杆的轴线两侧。
优选地,所述复位杆的上端抵接在上模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杠杆、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为呈U形的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下模中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抽芯杆设于第一导向孔中并与第一导向孔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抽芯杆的下端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底面与第一限位臂相抵;第一连接块的顶面与上模的底面之间设有第一辅助压簧。
优选地,连接块的顶面与上模的底面之间设有多个第一辅助压簧,所述第一辅助压簧的轴线与第一抽芯杆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杆的轴线与上模的开启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抽芯杆的轴线与复位杆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为锐角。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杠杆式脱模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杠杆式脱模机构在合模时,上模压在下模上并将复位杆压下,使复位杆将第一驱动臂压下,第一驱动臂将压缩弹簧压紧在底座上;第一限位臂将第一抽芯杆顶起并使抽芯块与工件贴合;开模时,上模向上打开,压缩弹簧被松开,压缩弹簧将第一驱动臂向上顶起,从而使第一限位臂向下运动,第一抽芯杆随第一限位臂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抽芯块脱离工件,完成抽芯脱模。由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杠杆式脱模机构,能够方便地实现工件的脱模作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杠杆式抽芯机构的立体示意图,上模和下模均未显示。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杠杆式抽芯机构的正视图,上模和下模部分显示。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杠杆式抽芯机构的左视图,上模和下模部分显示。
零件标号说明
1工件15 第一导向孔
2抽芯孔16 第一抽芯块
3上模17 第一连接块
4下模18 第一辅助压簧
5底座19 第二抽芯机构
6压缩弹簧20 第二转轴
7复位杆21 第二杠杆
8复位导向孔22 第二驱动臂
9第一抽芯机构23 第二限位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通畅汽车电子照明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通畅汽车电子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760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极耳检测装置
- 下一篇:腐蚀传感器及腐蚀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