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动力采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76373.2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9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洁聪;李伟民;苏其岩;张明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迪森家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2/02 | 分类号: | F24D12/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采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暖系统,具体是一种多动力采暖系统,属于采暖设备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取暖设备分别有空调、电暖器、壁挂炉以及地暖四种,空调取暖主要常见于南方地区,而在北方地区应用较少,一是因为北方有集中供暖,二是因为北方冬天气温普遍较低,而空调在5摄氏度下制热能力就会大幅降低,因此也不大适用于北方地区。
在一些浴场等大型区域一般都会用壁炉系统作为取暖设备,但是一般的壁炉前期造价较高,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气和对环境造成污染,有些浴场采用空调进行制热,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耗费巨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动力采暖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动力采暖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动力采暖系统,包括燃气壁挂系统炉、户外温度传感器、空气水循环热泵、循环泵、保温反射棉板和地热管,所述燃气壁挂系统炉一端连接至单盘管承压保温水箱,且单盘管承压保温水箱一端连接至控制器,所述单盘管承压保温水箱一端连接至空气水循环热泵,所述单盘管承压保温水箱一端连接至太阳能热水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太阳能泵站回连至单盘管承压保温水箱,所述单盘管承压保温水箱一端串联有地暖管路和散热片,且地暖管路通过与分集水器和磁性过滤器串联至单盘管承压保温水箱和散热片之间的连接管路,所述空气水循环热泵的一端连接管路上安装有循环泵,所述控制器一端连接至户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单盘管承压保温水箱通过供水管和回水管连接至地热管,且地热管通过塑料管卡固定至保温反射棉板表面,所述保温反射棉板的顶端和底端包裹有河石混凝土填充层,所述河石混凝土填充层与墙面的连接处安装有边角膨胀条。
优选的,所述塑料管卡固定在地热管表面,且塑料管卡贯穿于保温反射棉板延伸至河石混凝土填充层内部。
优选的,所述边角膨胀条是一种内部具有多个蜂窝型通孔结构的边角膨胀条。
优选的,所述河石混凝土填充层是一种混凝土与河石混合结构的河石混凝土填充层。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空气水循环热泵、燃气壁挂系统炉和太阳能热水器内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地热管作为常用的加热设备,利用地热能源进行加热,绿色、无污染,再以太阳能热水器、水循环热泵和燃气壁挂系统炉为辅助加热设备,保证全天候的热水供暖,三种辅助加热设备中以太阳能热水器作为优先使用热源,通过户外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数据,以控制器为控制核心,决定三种加热能源的使用优先级,以实现加热能源的最大化利用,适用于浴场等大型场所供暖之用,通过地暖管路和散热片实现取暖的功能,通过塑料管卡固定地热管,提高地热管安装结构的稳定性,通过位于地热管底端的保温反射棉板降低整个地热管热量的散失,提高地热的加热效率,在河石混凝土填充层与墙面的连接处安装有边角膨胀条,可以避免因为热胀冷缩的原因导致地热安装结构被破坏、提高地热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气壁挂系统炉,2、户外温度传感器,3、空气水循环热泵,4、循环泵,5、供水管,6、回水管,7、地暖管路,8、分集水器,9、散热片,10、磁性过滤器,11、太阳能泵站,12、边角膨胀条,13、太阳能热水器,14、墙面,15、单盘管承压保温水箱,16、控制器,17、塑料管卡,18、地热管,19、河石混凝土填充层,20、保温反射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迪森家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迪森家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763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